臺北市
20°
( 23° / 16° )
氣象
2024-11-25 | 優傳媒

東皋採菊集》王金平選黨主席 為盧秀燕安心舖總統路


東皋採菊集》王金平選黨主席 為盧秀燕安心舖總統路

國民黨台中地方人士認為,王金平比盧秀燕更適合整合黨內各山頭,只要王、盧形成合作默契,順勢由王金平參選黨主席,包括張榮味等地方勢力應會支持王。且黃復興等曾經支持張亞中的深藍選票,為了拉下朱立倫,也願意選一個可以和盧秀燕合作的黨主席。(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看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期望王金平參選國民黨主席,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日前與國民黨台中一名地方人士聊起是否支持盧秀燕參選黨主席時,他分析了(國民)黨的特性與盧秀燕的個性說,最好還是王金平出來參選黨主席,為盧秀燕參選總統舖平道路。

早年參與地方派系政治活動甚深的這位人士說,「黨」字拆開來就是「尚黑」,充斥各種檯面上、檯面下的利益糾葛,盧秀燕一生從政,不太涉及黨的這些事務,在政務執行上又有潔癖,要她去擺平各種利益糾葛,還要開口到處募款欠人情,可能反而吃力不討好。

「黨」內充斥檯面上下的糾葛 王金平更適合當主席

而國民黨內充斥反朱聲音,理由雖各自不同,但根本上就是出在「信任」兩字上。黃復興反他、郭台銘反他、不少地方人士反他,主要原因都是出在不信任他能夠有足夠的公正無己之心,為國民黨選拔出最佳總統候選人。

但朱立倫在國民黨內,也有他一定的人脈關係。2019年與江啟臣、張亞中、卓伯源競選黨主席時,他與傅崐箕結合,說動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對他的支持,才讓朱立倫在驚險中過關,以8萬5千餘票、不到46%的得票率當選。其實,就簡單的算術而言,若張亞中的6萬票加上江啟臣的3萬5千票及卓伯源5千餘票,整合在一個人的身上,今天主持國民黨全代會的人,就不會是朱立倫。

國民黨地方人士分析,王金平與各地方派系都有相當交情,他溝通調和的「喬功」,連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都會買帳,協調能力可見一斑。若他願意出面參選黨主席,包括台中、彰化及雲林國民黨地方人士,都會支持他。若台中地方系統都支持王金平,和張榮味頗有私交的顏清標,自然也會幫王金平說動張榮味與傅崐萁等人。

只要盧王形成默契 本土或非本土應都會支持王

不過,王金平在近日出訪中國大陸之前,便曾回答媒體說,他已退休,未來只想做促進兩岸和平的事情,並未想要參選國民黨主席。這名地方人士表示,「王金平現在能主動表示他要參選黨主席嗎?」隨著時勢發展,王金平應會自然而然便出來的參選。

王金平擔任國民黨主席的好處在於,他與盧秀燕互信夠,更重要的是,與朱立倫最大的不同在於,王已經八十三歲,對政治不會有任何野心或想望了;因此能專心做好國民黨主席的位子,不會東想西想或受外力左右,在盧秀燕參選總統時,能全力為她整合國民黨各山頭,集中力量團結支持盧。

此外,這位地方人士更表示,國民黨內應該不會區分本土或非本土,只要盧、王二人形成合作默契,多數人都會在王金平同意參選後,共同支持他。

雖然,王金平曾與馬英九有過「九月政爭」的過節,但馬英九現今在國民黨員內的號召力,其實與韓國瑜重疊,甚至可能不如韓。張亞中在上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會異軍突起,就是獲得黃復興等深藍系統的支持;而這些人已經對朱立倫有極深的不信任,甚至在有些場合已喊出「如果盧秀燕不選黨主席,誰出來能拉下朱立倫就支持誰」的口號。一旦盧秀燕與王金平具體形成合作默契,國民黨內這股曾支持張亞中的力量,應會轉而支持王金平。

關鍵在盧、王應先有共識

目前,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盧秀燕應主動與王金平達成合作共識」。對王金平而言,他曾對盧秀燕說,盧秀燕做什麼,他都會全力支持;換句話說,在盧秀燕沒有公開表示她不參選黨主席之前,王金平既不能主動說要參選,也不能接受他人的勸進;否則,一旦盧秀燕後來說要參選黨主席,王金平豈不進退兩難?

王金平以另有行程為由缺席國民黨11月24日的全代會,引起政壇及輿論各界猜測是否為了避開和朱立倫同台的「心結」;看來也非空穴來風。以王金平八十三高齡的歷練與智慧,他不太可能再有爭奪政治權位的想法,但對一位大半生從政的人,希望繼續發揮影響力、留下歷史好名,應是餘生仍有餘力時最想完成的心願。

若他能順勢而為參選國民黨主席以輔佐盧秀燕選上總統,並以國民黨主席身分待機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一場「習王會」,為兩岸和平與大陸最高領導人寫下新共識,他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定位上,自有一席之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東皋採菊集》王金平選黨主席 為盧秀燕安心舖總統路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