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2° )
氣象
2025-02-06 | 優傳媒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藥師誠於中形於外,以專業落實《承擔是一種幸福》,還四處傳唱《藥師之歌》,與人為善(連瑞猛先生作詞/郭孟雍教授作曲)。

作者/王惠珀

《前言》

台灣藥師合唱團十年回顧展中,我看到「誠於中,形於外」一文,問這文章是誰寫的,很棒。團員說:「團長,妳罵人的文章寫多了,忘了是妳自己寫的。」

喔!聽藥師至情至性的傳唱《藥師之歌》和《承擔是一種幸福》,才寫得出至情至性的文章。

出於專業訓練,(男、女)藥師有著科學家的知識、同理心和細膩情,長期在職場的封建體系裡則養出了耐心、認命、寬容以及溫暖的「媽媽特質」。

我思想桀驁不馴,缺乏這個特質,當了逃兵,沒有當藥師。這讓我與藥界為伍時,能客觀地寫真藥師(以及叫屈),我真心認為娶媳嫁女或挑選乘龍快婿時,藥師是不二人選,因為相由心生,藥師在承擔志業,還四處傳唱藥師之歌,與人為善。

千禧年對台灣是個詛咒。在惡質的政治環境下,價值淪喪已25年。例如政黨「揪番」,進入校園培育青年文革亂台,然後到政壇橫柴入灶,在野時訴求少數服從多數,在朝時要多數聽從少數,台灣全亂了套。人民繼續隱惡的話,只會讓暴戾爆表,加速摧毀社會的正能量。

本文且以「藥師寫真」起頭,談談揚善對惡質的文化及生活品質的改造,有多重要。

《與人為善 兩岸傳唱》

2006年我受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連瑞猛先生之邀到廈門參訪,在思明醫院舉辦的「兩岸學術文化藝術交流」研討會中,以GDDP (Good Drug Dispensing and Delivery Practice)為題,談臨床藥學藥事照護平台。

我對廈門毫無概念,但思及要與人為善,開場白先提及家翁90年前就渡海到古浪嶼英華書院唸書的往事。這善意成了海峽零距離,兩岸一家親的潤滑劑。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2006年台灣合藥師唱團參與廈門兩岸學術文化藝術交流,筆者以GDDP為題演講藥事照護平台。

晚間《用愛造就未來》音樂會,我坐在觀眾席,聆聽同行的公會合唱團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及《鼓浪嶼之歌》。吸引我的,是歌者唱歌的神情(淑惠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玉鳳喜時風情萬種,憂時含情脈脈…),讓我覺得人的美是可以誠於中形於外的。

會後合唱團到古浪嶼遊覽,還沿街合唱放閃(Flash),廈門人說台灣人的水平真高。往後幾年我到福州(2011年)、西安(2013年)、溫州(2018年)參訪時,大家都在唱《外婆的澎湖灣》。原來歌聲可以反攻大陸,融化對岸。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笙樂飄飄處處聞,合唱團在廈門《用愛造就未來》音樂會演唱。會後到鼓浪嶼沿街閃歌。(唐中成攝)

廈門回來後,我就加入了合唱團。我工作上的煩腦極多,唱歌總是帶著怕被K的心虛。淑惠會默默站到我身邊,像浮木般讓我有了依靠,這一家子藥師就是有著媽媽的特質,讓新人放下心防,因為郭孟雍老師說要體會「感覺在哪裡,情緒就在那裡;情緒在哪裡,聲音就在那裡」。

《笙樂飄飄處處聞》

2008年合唱團離開公會,更名為「台灣藥師合唱團」。自此天開地闊,到處傳唱台灣的心跳聲,從節慶表演到慈善義演,從國際會議亞洲藥學會到APEC藥政會議開幕式,從韓國到中國。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笙樂飄飄處處聞,藥師合唱團傳唱台灣的心跳聲。(唐中成攝)

馬英九總統時代兩岸一片祥和,在郭老師的運籌之下,福州與新竹輪流舉辦兩岸合唱節,我們銀髮族也開開心心地與對岸PK台灣之音。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台灣藥師合唱團歷年參加兩岸合唱比賽的盛況。(許華美攝)

《品德教育?》

我來的地方叫做學術界,也許該叫做教育界。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志業,與學術競爭的急功近利間,有著天生不相容的元素。不能平衡的話會是災難。教授們面對競爭,習慣武裝,武裝久了習慣偽善(不服氣要假裝服氣)。扭曲的環境逼得教授們不是跟著主流豁,就是抨擊教育以維護師者尊嚴。於是,教育部又提出博雅(liberal art)教育多元學習,卻把liberal art曲解成為所欲為,造成新一代人陷入「價值認同」困境。

不都說教育是多元學習,品德是潛移默化的身教?

菁英衝不破那層「國王沒有穿新衣」的偽善,就無法戳破「笨蛋!問題不在學生,在用政治設計教育」的迷思啊!

看盡教育直接串連政壇(拔管、倫文抄襲、青鳥…)的眾生相,我的感慨是師者唯授業而已矣,而道不傳,而惑更惑。

《結語》

品德怎麼教,不就在生活中?氣質怎麼教,不就在與人為善?唱歌時會說話的眼睛,誠於中形於外的神情,不就是品德與氣質?找藥師合唱團來帶動唱,比菁英、教授們更夠格傳遞品德教育,對吧?

筆者與合唱團創始人連瑞猛先生(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臺灣醫療品質促進聯盟理事長、前國策顧問)共事多年,他矢志投入專業接軌眾生(Bridging pharmacists to consumers)志業,貢獻有目共睹。每逢佳節倍思摯友,是以為記。


王惠珀感懷隨筆》「與人為善,誠於中形於外」是當下台灣最缺的元素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