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5-02-12 | 優傳媒

老孫侃時政》誰讓魔鬼繼續猖狂?


老孫侃時政》誰讓魔鬼繼續猖狂?

「廢死聯盟」專門替惡貫滿盈的罪犯,對受害家屬進行二次傷害,而執政當局利用死囚執行進行政治運作,此三者正是讓魔鬼得以繼續猖狂的罪魁禍首。(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農夫與蛇」是一個老故事,大意是說善良的農夫救了一條奄奄一息的毒蛇,農夫細心照料這條毒蛇,當毒蛇逐漸康復,體力恢復的毒蛇卻咬了農夫一口;農夫垂死之際痛斥蛇忘恩負義,蛇卻告訴農夫,你救我是出於你善良的天性,我咬你也是我的天性,我們都是按照天性做自己該做的事,你又何必怪我呢?

高雄發生了連續殺人分屍案,嫌犯張介宗已高齡73歲,且張嫌前科累累,曾遭軍法審判無期徒刑,於民國86年獲得假釋出獄。張嫌出獄已經28年,如今又犯下如此重大的案件,目前已知其涉嫌殺害三名婦人,法醫高大成研判或許還有更多的受害者尚未發現。

張嫌就像那條忘恩負義的毒蛇,司法給了張介宗重生的機會,但他卻是變本加厲的危害社會,或許這就是他惡毒的天性使然,這樣的人是不應該繼續存活在世上的。張介宗這次會被判死刑嗎?即使判了死刑又能夠順利執行死刑嗎?這恐怕是後續社會最關注的焦點了。最興奮的應該是「廢死聯盟」,因為他們可能又有搶占鎂光燈的機會了。

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出現了孟子和荀子兩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因此強調以「教化」導人返回善良本性。荀子主張「人性本惡」,因此認為必須以「刑罰」遏止犯罪。荀子的弟子韓非、李斯等,後來都成為了「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法律是建立在「性惡」的基礎之上,「性惡論」認為由於人類的天性是惡,因此必須透過律法的威嚇來遏止人的罪行。筆者奉行人性本善,可以通過教化而使人找回善良的天性。但也相信的確有小部份的人,他們完全沒有人性,必須與社會永遠隔絕。最顯著的案例是2014年執行槍決的戴文慶。戴文慶於1989年殺害女計程車司機遭判處無期徒刑定讞進入監獄服刑,在服刑13年後,首次於外役監放探親假,卻在放假兩天的時間又強姦並殺害兩名女計程車司機。戴文慶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十惡不赦,最終判處死刑。

戴文慶在獄中時常練習書法,也常常畫佛像來修身養性。13年的時間不算短,但也沒能改變他邪惡的本性,只是放兩天假,就又奪走兩條人命。如果當初就判決死刑並直接槍斃,又怎麼會再度發生悲劇,那麼這兩條人命究竟是誰害死的呢?同理,張介宗如果不放出來,又或是當初直接判死並槍決,那麼今天也不會有三位婦人枉死。

當前台灣的司法很可笑,建立在「性惡」基礎上的司法,對罪大惡極的罪犯,判決卻從「性善」的角度認為「有教化可能」,真是匪夷所思。對於死刑的執行,不以公義為出發點,反以政治需要為考量,實在荒謬至極。要知道法律本身是倚靠在武力而得以存在,如果不是背後有政府的武力支持,誰要遵守法律?人民的親人遭到殺害,是法律不讓老百姓復仇,但百姓期望司法能討回公道,司法卻給受害家屬二次傷害,即便判處死刑,是否執行還要看當局是否有政治需要,這是什麼狗屁道理?

【聖經】羅馬書三章20節告訴我們「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律法本身的功能只是讓人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做了不能做的事就要受到懲罰。律法本身從來不具有「教化」的功能,法官又怎能以「有教化可能」來縱放惡人呢?同樣的「廢死聯盟」專門替惡貫滿盈的罪犯,對受害家屬進行二次傷害,而執政當局利用死囚執行進行政治運作,此三者正是讓魔鬼得以繼續猖狂的罪魁禍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


老孫侃時政》誰讓魔鬼繼續猖狂?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