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5° )
氣象
2025-04-28 | 優傳媒

李貴敏新思路》民眾無法辨識詐騙、台灣欠民衆數位環境的實務課程


李貴敏新思路》民眾無法辨識詐騙、台灣欠民衆數位環境的實務課程

金融素養和法律常識的缺口,不僅是個人的遺憾,更是社會的隱憂。當年輕世代成為財務脆弱的「脆世代」,整體社會的韌性也將備受考驗。(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近日讀到一份名為「青少年財務健康基礎大調查」的報告,心中不禁湧起一絲酸楚。根據調查,高達64%的台灣青少年坦言,對使用金融服務缺乏或不知道是否具備足夠信心。這樣的數據猶如當頭棒喝,直指我們長期忽視的問題:我們的教育體系,究竟何時遺忘了教會孩子面對現實生活最基本的能力?

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報告顯示有23%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曾遭遇詐騙,其中近兩成因此蒙受財損,金額從數百元到數十萬元不等。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從假投資平台到網路釣魚,無不鑽年輕人對數位環境的不熟與輕信之漏洞。令人痛心的是,有84%的青少年自認具備防詐知識,卻仍難逃詐騙陷阱,這種認知與實際行為間的巨大落差,深刻暴露出教育未能真正落地的現實。民眾需要的,不只是防詐的理論,而是能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否則,將在一次次的教訓中付出代價。

雖然已有超過65%的中學將金融素養課程納入校本教學,而有正向改變的表向,但若回到實務細節,就會發現那些課程和宣傳,不過是浮光掠影。就像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上的是進步的假象,水面下卻藏著許多年輕人無力自拔的困境與迷惘。

以金融知識為例,前揭報告就指出,多達七成學生對儲蓄型保單毫無概念,六成多不了解基金,甚至近半數對股票的基本認知也付之闕如。他們不是不想學,而是缺乏合適的學習途徑與支持系統。於是只得轉向YouTube、社群媒體,或朋友間的傳聞,自行拼湊金錢運作的輪廓。然而資訊混亂真假難辨,稍有不慎就容易誤入歧途。長輩們看在眼裡,只能焦急,卻無能為力。台灣的教育,難道只能訓練孩子面對考試,而不是現實?教育本該是一盞明燈,如今卻淪為空殼的指南針。

古語有云:「積財千萬,不如教子一藝。」但當學校只教考試技巧,卻未曾教會學生如何判斷或識破詐騙,這樣的教育,不正是本末倒置?許多年輕人雖自信具備金融常識,實則面對詐騙時毫無招架之力。這正說明台灣教育仍淺嘗輒止,未曾深入人心。

金融素養和法律常識的缺口,不僅是個人的遺憾,更是社會的隱憂。當年輕世代成為財務脆弱的「脆世代」,整體社會的韌性也將備受考驗。

社會的進步,不該只看GDP數字或校園建設的光鮮外表,而應反映在教育的深度與學生實際面對生活的能力上。金融和法律素養絕非可有可無的選修,而是與人生安全息息相關的基本技能。然而,如今的年輕人,在金融和法律教育的荒漠上孤獨前行,面對詐騙的暗箭與消費的誘惑,又怎不令人憂心?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卻在現實中顯得如此無助。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課程與計畫,而是對教育本質的反思:如何讓知識真正成為年輕人的盔甲,而非華而不實的裝飾?

若我們繼續漠視這場潛藏的風暴,未來將有更多年輕人深陷財務危機,社會也將失去其應有的穩定與韌性。這樣的未來,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願政府能及早醒悟,重新檢視政策方向,讓實用且扎實的教育,成為每一個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為他們的未來點亮一盞明燈,而不再只是虛幻的泡影。


李貴敏新思路》民眾無法辨識詐騙、台灣欠民衆數位環境的實務課程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