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29° )
氣象
2025-05-15 | 優傳媒

兩岸國緯情》從羨慕台灣到超越台灣,如今卻被自己汽車打臉?


兩岸國緯情》從羨慕台灣到超越台灣,如今卻被自己汽車打臉?

小米汽車這場風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課:當品牌過度依賴創辦人聲量,危機發生時,沒人能擋在前面,也沒人能替他承擔後果。(圖/取自網路)

作者/倪國緯

今年春天,一輛名為小米SU7 Ultra的電動車在中國大陸引爆市場話題。外型酷似保時捷、性能直追超跑,官方宣稱馬力高達1548匹、時速可達350公里,搭配小米一貫強調的「高性價比」話術,迅速擄獲了大批科技粉與性能車迷的心。即便高階車型加上選配後總價突破新台幣兩百萬元,依然不減買氣,熱度之高令人咋舌。

短短數日內,訂單破萬、社群洗版、媒體爭相報導,小米汽車宛如一場「中國夢幻跑車」的集體狂歡。但幾週之後,這場夢,開始破碎。

一塊艙蓋,引爆退車風暴

導火線來自SU7 Ultra主打的選配部件,這個號稱具備「碳纖維雙風道設計」的前艙蓋。小米在宣傳中強調,這塊售價4.2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萬元)的配件,能導流空氣、強化散熱,還是概念車設計的延伸。對許多高階車主而言,它不僅代表性能,更象徵身份與情感價值。

然而交車後,多位車主與汽車自媒體、資深車評人陸續拍攝影片拆解該部件,發現艙蓋下方所謂的「風道」其實只是裝飾孔洞,不僅尺寸極小,且完全未接入散熱系統,幾乎不具實質功能。與普通鋁製艙蓋相比,重量只減輕1.3公斤,結構也幾乎相同。簡言之,與宣傳嚴重不符。

小米對此回應稱:「表達不夠清楚,我們深表歉意」,並提出補償2萬積分(約新台幣8千元),或讓尚未交車者可改選鋁製艙蓋。但已交車的用戶若想更換,則需重新排隊30至40周。

對許多車主而言,這已不是溝通失誤,而是赤裸裸的欺瞞。退車群迅速擴大,超過400人集體維權,並有律師受託準備提起集體訴訟,依《消費者保護法》主張「退一賠三」。

雷軍的沉默,比馬力限速更讓人心寒

其實,這場「艙蓋之亂」只是積怨已久的爆點。早在此之前,小米就曾透過一次 OTA 更新(Over-The-Air,遠端無線更新),將SU7 Ultra的最大馬力從1548匹限制為900匹,只有完成特定賽道成績後才能解鎖完整性能。這項變動未經用戶事先知會,也無明確公告,引發大量不滿,車主紛紛質疑:「我花錢買的,是不是你說鎖就能鎖的?」

在傳統燃油車的時代,性能等同於硬體;但進入電動車世代,馬力、加速度、方向盤回饋等核心體驗,都能透過軟體「解鎖」或「關閉」。這就是OTA更新的威力——也是爭議的源頭。當車主以為自己開的是頂規超跑,卻在某個夜晚被無預警「空中更新」降級成中階版本,情緒怎能不爆炸?

而原本最被信任的那個人——雷軍,卻在這段風暴中選擇了沉默。這位過去總是親自在微博發聲、直播帶貨的創辦人,突然失語,直到事件延燒超過一個月後,才低調發文:「這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兩岸國緯情》從羨慕台灣到超越台灣,如今卻被自己汽車打臉?

(圖/取自網路)

但對車主而言,他們要的不是創辦人的心情低潮,而是明確的責任與實質的補償。

他曾羨慕台灣,如今已遠遠超越

約在2001年前後,我曾在北京採訪當時仍是金山軟體CEO的雷軍。那時的他,語氣溫和、舉止謙遜,談起台灣電子產業更是充滿敬意:「你們的電子產業成熟,我們還要學很久。」我至今仍記得那一刻他眼中的敬佩。

誰能料想,二十年後,他不只打造出中國最暢銷的手機品牌,還跨足汽車業,以驚人的速度推高熱度、擁抱流量,成為中國科技圈最具象徵性的企業家之一。而現在,他所面對的危機,也比當年複雜得多、沉重得多。

行銷是翅膀,也可能變成鎖鏈

雷軍這些年打造的「個人IP」,堪稱中國行銷圈的經典。他在發表會舞台上豪語「對標保時捷」,在微博上喊出「不靠噱頭只靠真誠」,每一句話都為小米品牌注入人格與溫度。

他讓消費者相信,買的不是車,而是一種理念、一種參與感。然而當產品出現落差,這種人格化的行銷模式也瞬間轉化為高風險:消費者不只覺得產品不好,更覺得你背叛了他們的信任。

台灣也逐漸出現類似的行銷形態。一些網紅創辦品牌、餐飲主理人親自代言,甚至講師靠個人故事包裝線上課程。這些做法固然有效,卻也充滿風險。因為一旦出錯,跌落的不是產品,而是整個「人設」。

小米汽車這場風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課:當品牌過度依賴創辦人聲量,危機發生時,沒人能擋在前面,也沒人能替他承擔後果。

別讓流量遮蔽誠信

SU7 Ultra 的退車風波揭示的不只是產品瑕疵,更是整個流量時代品牌經營的危機。當情緒勝過技術、宣傳凌駕實際,最終傷害的,是那些原本最願意為你買單、為你說話的忠實支持者。

這場危機,是否能讓小米重新思考造車的本質,仍是未知數。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不論你是造車、賣課、做內容,你說過的每句話,終將成為你被檢驗的依據。

消費者記得的,從來不是你說了什麼動人的話,而是你做到了什麼,或,沒做到什麼。


兩岸國緯情》從羨慕台灣到超越台灣,如今卻被自己汽車打臉?

倪國緯,台灣出生長大,畢業於中興法商(現為台北大學),後赴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大陸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其父親1949年從昆明離開大陸,而兩個孩子卻在昆明出生,再加上他娶了一位大陸妻子,這段奇緣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格外關注。在北京工作十餘年,先在兩岸合資公司,後來到大陸公司工作,與大陸員工相處融洽,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大陸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倪國緯將藉由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向大家介紹大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兩岸交流和理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