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新思路》撐家庭、顧父母,卻沒人管:中年人活在政策縫隙裡
他們不抱怨,不是因為日子過得輕鬆,而是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抱怨;他們不抗議,不是因為心裡毫無怨懟,而是因為連發聲的力氣都被生活消耗殆盡。他們選擇沉默,從來不是政策的優先順位,也從未成為媒體願意聚焦的對象。(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人生最沉重的時刻,往往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歷經多年努力後,赫然發現自己依舊困在原地。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資料,2021至2024年間,50至64歲勞工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平均年均率增幅僅1.01%,40至49歲也只有1.28%。在所有年齡層中,這兩組人的薪資成長幅度最小,連2%的通膨警戒線都追不上。乍看之下只是冰冷數字,背後卻藏著中年勞工長期被忽略的焦慮與沈重。
正是這兩個年齡層,撐起了整個社會的日常運作。他們是家庭的支柱、職場的骨幹,扛著三代人的重量。孩子正在求學,學費、補習費與各項開支樣樣不能少;父母年邁,醫療與照護支出逐年攀升,分毫不能馬虎。薪水成長追不上物價的速度,荷包裡的每一塊錢都得精打細算,卻仍常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低著頭,咬著牙走在這條不容退讓的責任之路上。
更令人難過的是,政府的政策設計中,這群人幾乎被忽視。青年有創業補助、租屋補貼與育兒津貼,長者有長照資源與退休年金,而正值壯年的中年人,卻幾乎沒有任何專屬的支持。他們不夠年輕,不被鼓勵;也還未年老,得不到照顧。在政策的光譜中,他們既非焦點,也非邊緣,只是默默苦撐的沉默主體,被遺留在社會關懷的縫隙裡。
日本也有類似的情形,在日本,該相仿年齡的族群被稱為「就業冰河期世代」,是壓力最大、也最容易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根據2024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40至44歲的薪資增幅僅0.1%,而45至49歲的增長也僅為2.1%,而50至54歲甚至出現3%的負成長。這些中年族群正處於家庭與職涯責任最沈重的階段,也同樣面臨薪資原地踏步、壓力日增的現實。這場跨越國界的困境,早已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整體社會制度與價值觀該重新反省的警訊。
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中年人其實沒有太多選擇。他們不能任性轉職,也無法輕易離開職場。他們的每一天,都在現實與責任之間掙扎著。他們以經驗穩定公司運作,以愛心撐起家庭機能,以肩膀扛起這個社會最基本的秩序。他們或許不再年輕,卻最值得信賴;或許話語不多,卻始終站在最前線。
只是,他們的辛苦,太少人真正看見。他們不抱怨,不是因為日子過得輕鬆,而是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抱怨;他們不抗議,不是因為心裡毫無怨懟,而是因為連發聲的力氣都被生活消耗殆盡。他們選擇沉默,並不是因為一切無礙,而是因為早已明白,在這個社會裡,他們從來不是政策的優先順位,也從未成為媒體願意聚焦的對象。
但若一個社會只歌頌青春與創新,只照顧年長與弱勢,卻任由這群最踏實、最努力的中年人被冷落在一旁,那麼我們口中的「公平」、「進步」終究只是虛構的幻象。一個國家不能只靠年輕人衝鋒,更需要中年人穩穩撐住現在。唯有真正看見他們的處境、理解他們的需要,並給予實質支持與制度安排,整體社會的未來才可能穩健而持久。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真正針對中年世代的支持政策。不論是工作再設計、職涯再訓練、家庭照顧支持系統,或是針對醫療與稅負的負擔減輕,這不只是對他們的肯定,更是對整個社會未來的投資。他們或許已過了選擇人生的階段,但我們仍能給予他們一種踏實的保障——那是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的溫柔力量。
願每一位正在這段上坡路上奮力前行的中年人,都能知道:你們並不孤單。你們的堅持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你們的沉默也不該被當作無需關心。你們不是透明人,更不是無名英雄,而是這個國家最穩固的支柱。你們尚在前行,這個社會才能穩穩站立。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最新政治新聞
-
-
魏嘉賢關注多項教育議題 籲花蓮縣府尋增加地方財源方法
(34 分鐘前) -
台灣可望出席廣島和平紀念儀式 外交部:樂觀其成
(38 分鐘前) -
致哀三峽大車禍 盧秀燕:校園安全重要借鏡
(44 分鐘前) -
大安海水浴場藏鐵釘成殺人海域 觀旅局:全速清理、將理賠傷患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