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黃仁勳落腳 賴清德併購:兩顆燈泡亮了
輝達已決定來台灣設立海外總部,賴清德就協助打造一個中立平台,使輝達可以實現「符合監管要求,並堅定不移地服務大陸市場。」成為「美陸經貿科技緩衝合作中心」的先導實驗吧!(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設立海外總部「星艦基地」落腳台灣台北市。點亮了本專欄特別建議的第一盞燈:以台灣作為美陸經貿科技競爭的緩衝區,有潛力進一步打開雙兩岸,實現「美陸和則天下和,唯台灣可作調人。」
賴清德對對岸關係的最新論述是「併購」論,他指大陸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啊!」。再次照亮賴清德的行事風格。「併購」就是「統一」了,比本專欄建議的交流合作,未來由人民各自前進選擇還要跳躍激進。
暗夜仍然深沉,但這兩顆燈泡,可以使願意努力看、認真想的人群有個觀察的起點。
理性抉擇式分析 地緣政治風險短期低
輝達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有利於供應鏈…等,這些一般輿論已經有的論述,在此就不重複了。
本專欄要提出三點觀察,我並不研究半導體,而是經由長期數字診斷,與質的資料分析:
第一、輝達不認為在中短期臺海會有戰爭。
第二、輝達仍以爭回大陸市場為第一優先。
第三、輝達來台灣投下巨資新設海外總部,為達優先目標要怎麼做?無法排除怎麼做?最理想而有可行性的方法是什麼?
有媒體問黃仁勳,對來台的地緣政治風險有何看法,他轉移話題不答。
這確實是個不必問的問題,用黃仁勳自己的話說,來台「有點貴,就是了」。輝達如此重大投資,事前會沒有慎重評估嗎?
任何採用「理性抉擇」程序的知識分子,亦即經由對當前與歷史相關詳細資料的收集、分析、判斷,應該和本專欄的評估一樣:在中短期台海不會有戰爭,戰爭微小機率的唯一按鈕在賴清德手上。
輝達是美國公司,賴清德有美國壓著,輝達比任何台灣企業,都更不擔心賴清德。
輝達到台灣,首先是避川普之險,這是消極面。
輝達第一優先:堅定不移地服務大陸市場
在積極面,輝達仍以爭回大陸市場為第一優先。
理由就是先要在客觀條件上辨識,輝達能夠失去大陸市場嗎?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立即替補市場嗎?如果沒有,經由排除法,就是必須爭回大陸市場。
輝達無法失去大陸市場,因為大陸仍然是全球最大 AI 晶片需求國之一,但美國的出口管制正在削減輝達的市場份額。
輝達在大陸的市占率曾高達 95%,但因美國出口管制,已降至 50%。黃仁勳坦承,出口限制導致輝達損失 15 億美元的銷售額。
大陸 AI 市場仍在成長,預計在未來 2-3 年內達到 500 億美元,輝達若失去大陸市場將是巨大損失。
輝達是否能找到替代市場?輝達確實已在擴展新市場,但在川普的關稅亂局下,全球競爭者都在擴展新市場,在歐洲這種成熟區,不但突進困難,還要防被別人「反擴」。輝達正在進攻中東印度,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合作,提供 AI 晶片與技術。也嘗試與印度的 AI 產業連結,但顯然仍需時間發展,無法在短期彌補在大陸失去的缺口。
輝達更已經警告美國政府,如果大陸不用 NVIDIA 的技術,或一直只能使用次級品,就會用大陸自己開發的,黃仁勳有這個危機意識。
本項的結論最好由黃仁勳自己的話來下,他在宣布於臺灣成立海外總部的前夕,在大陸宣示:“We will continue to do our utmost to optimize our portfolio to mee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remain steadfast in serving the China market.” 「我們將繼續竭盡全力優化產品組合,以符合監管要求,並堅定不移地服務大陸市場。」
前半句是基於政治現實,必須戴的帽子,「堅定不移地服務大陸市場。」才是輝達能夠存活並更壯大的目標。
輝達海外總部來台灣,絕對不是為了抗中反中,而是除了拉近台灣,應同時有拉近大陸的意義。總部來到台灣,就有多種可能性了。
繞過美國實體出口限制 只有金融模式
下一步如何做?輝達與黃仁勳可能仍只有方向的概念。
黃仁勳是和馬斯克相同境界的人,馬斯克早就公開說了,黃仁勳應該、或至少無法排除有相同的想法,就是以台灣作為美陸經貿科技競爭的緩衝區,但基於前述「以符合監管要求」的帽子,必須在最適當時刻才說,甚至只做不說,就像他回應地緣政治風險的提問一樣。
在「以符合監管要求」的帽子下,輝達無法排除的選擇,就是嘗試透過金融模式、技術授權或合資企業來調整市場策略,以應對美國實體出口限制對其在大陸市場的影響。
台灣可能是輝達的戰略避險地點,一方面避開美國政府的高壓監管,尤其可能是川普政府的強硬政策,另一方面也尋找重新打入大陸市場的機會。
黃仁勳本次來台前,先訪問了北京與上海,媒體便已傳出輝達可能考慮在大陸設立合資企業,以維持 CUDA 平台與其他業務運營。之所以推測輝達可能在大陸設立合資企業,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美國出口管制影響,禁止輝達向大陸出口高端 AI 晶片(如 H20),導致輝達在大陸市場的營收受損。
大陸 AI 市場仍在快速成長,輝達若完全退出,可能會被華為、深思、百度等大陸企業取代。
黃仁勳在訪問北京與上海時,都強調輝達與大陸市場的長期合作關係。所以推測輝達可能透過合資企業或技術授權來繞過美國出口限制。
罕見政治大逮捕 嚇壞了金融鉅子
輝達官方對此推測回應,稱這些報導毫無根據。以目前政治環境,輝達當然只能否認,而客觀條件,輝達無法排除必須將其納入選項。而順利實現的最佳方案,就是台灣成為美國與大陸經貿科技的緩衝與合作中心。(請參見本專欄《川普雲端支票 馬斯克落地兌現?》《策馬橫川,台灣騎士何在?》《罵美、罵陸對人民何益?馴獸以禮才是本事!》)
與我長期跨領域合作研究的金融專家指出,輝達可行的做法包括:供應鏈金融工具的應用、技術授權模式的包裝與選擇、可能合資企業動向的分析…等。
但賴清德發動50年來罕見的政治大逮捕,把金融鉅子們都嚇壞了,不肯具名詳細說明。他們并非沒有 guts,但家大業大,即使不考慮自己,也要顧慮集團下的大批員工,這也是資本家最怕共產黨的原因。順便提一下,大陸現在已經沒有毛澤東式共產黨了,大陸最新憲法本文中,「共產」一詞只出現過一次,且是指國際共產。大陸現在實質的體制,就是在「訓政初步與中期」之間搖擺,但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的。(「訓政」是指「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仍存在強人,但國家目標加入分享人民利益,其知識意義,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我的合作者不敢再露臉,就由我這個一無所有的退休者,轉達在金融實務上,輝達是可以有作法的。
賴清德不必獨裁,仍可順民意而變成多數
真正的可行性,其實還是在賴清德手上。
坊間都形容賴清德一心一意要Kiss 川普 Ass,要當美國 MAGA 被踩在腳下的小弟。
但賴清德也可以當美國和大陸的公道伯,掌握雙兩岸的樞紐人,就看他怎麼選擇了。
賴清德的「併購論」出爐後,反應一如既往:藍營罵聲連連、綠營照樣歌功頌德,把「併購」認定是「愛台」。
此現象再一次證明我發現的「53237 人類取用行為」,共40% 的人不管說的什麼,而是「誰在說」,其中25% 聽主流、資源掌握者的;其中15% 聽反主流領袖的;另外,35% 誰的話都懶得聽,只要還有飯吃,誰要當頭話事都無所謂;有15% 可能會變,但不知不覺中會跟著媒體不斷重複的宣傳變;只有10% 的人會主動去想到底該不該變,怎麼變?
所以,賴清德如果真的要搞「併購」,或者不必立刻這麼激進,先合作交流吧!投給他票的有28% (不是40%,沒投票的人不能算給他),其中最多有25% 的人,還是會理直氣壯的跟著合作交流。而本來就主張以人民和平福祉為先的人民,非常可能會支持。賴清德不必搞大逮捕,不用意圖恢復獨裁,仍然可以自然順民意而變成多數。
打造中立平台 協助輝達先導實驗
基於「民約」基礎,賴清德有4年,我就期望也支持他做好做滿!要以人民福祉國家繁榮為先,不是自己的控制慾為先!(請參見本專欄《炮彈變金彈─蔣經國能,賴清德也能!》《兩德模式,蔣經國!俄烏模式,賴清德?》《寫信給賴清德何志偉─伽利略障礙仍在嗎?》)
基於「權力分立」基礎,賴清德既然是少數政府,就要遵守民主制度少數執政的慣例,不要一直意圖一黨獨大,天天搞不斷鬥爭,除非真的復辟獨裁,否則只是持續在傷害人民國家。
賴清德好運,出現川普和馬斯克2個天方夜譚人物,有可能協助他重新定義雙兩岸關係,形成三方共贏共榮,追上蔣經國的成就。但正如我早已提醒:川普和馬斯克的蜜月期有限,賴清德好運已經在一點一點消失了。
賴清德520 談話的基調大變,隨後拋出「併購論」,有人認為是受到川普「統一與和平」說的影響,但我寧願期待是賴清德的自我覺醒。
輝達已決定來台灣設立海外總部,賴清德就協助打造一個中立平台,使輝達可以實現「符合監管要求,並堅定不移地服務大陸市場。」成為「美陸經貿科技緩衝合作中心」的先導實驗吧!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最新政治新聞
-
-
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喊一中 外交部斥貶抑台灣主權
(43 分鐘前) -
接見日議員橋本聖子 副總統:台日持續深化合作
(44 分鐘前) -
卓榮泰:台灣獲正式認證 成亞洲唯一無3大豬病國家
(49 分鐘前) -
政院統刪後拋追加預算 黃國昌批濫權應先到立院專報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