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芹直攻》世芳街道正名,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之前高雄副市長劉世芳、台南市長賴清德都沒法度了,現在兩人當了內政部長、總統,又有什麼辦法繼續幹下去?(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光芹
內政部長劉世芳點名北、桃、中三市「中正路」改名進度慢,遭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吃飽了太閒」!劉世芳碰街道正名敏感議題,猶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最後恐踢到鐵板。
劉世芳此舉,是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列管威權象徵,除了「中正路」改名之外,還包括移除蔣介石塑像、銅像。她除了點名藍營執政的三直轄市之外,國防部和教育部也没有逃過。
在台灣凡啟動正名運動的政治人物,莫不徒留話柄。以陳水扁前總統為例,他在民進黨首次取得執政、就職滿兩年的5月11日,號召本土社團,共同發起「511 台灣正名聯盟」,並邀請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展開第一次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首次風起雲湧的正名運動,有數萬民眾走上街頭,訴求上綱到更改國名為台灣,並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在此之前,扁早進一步推動中國石油更名為「台灣中油」、中華郵政更名為「台灣郵政」。其他像護照增加台灣字樣、政府部門及駐外館處網站名稱加註「中華民國(台灣)」,以及「中正國際機場」改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等,也在計劃之列。
當然,如果能透過制憲、正名,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並在國際間暢行無阻,據此重新投入聯合國的懷抱,何樂而不為?問題是,套一句陳水扁自己所說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還要推,根本喊假的。
陳水扁前總統一時血氣方剛,亦推動國營事業機場正名,未必毫無斬獲,像是護照增加台灣字樣、駐外館處網站名稱加註「中華民國(台灣)」,以及「中正國際機場」改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等,都是成果。
問題是,「中國」鋼鐵最後還叫「中鋼」,並非因為意識型態作祟,而是因為其為上市公司,更名須由股東大會決議。「中國」國際商銀,也不是因為挺扁,而就地更名,而是因為後來與交通銀行合併,而更名為兆豐金融控股公司。
至於中油第一時間認為,若更名為「台灣」,未必見得有好處,「中國石油」的商標權,有可能反拱手讓給中國。尤其,改名還涉及修改商標和合約,成本耗費龐大。不過,中油和中船最終還是改名為「台灣中油」和「台灣國際造船」。只不過改名至今,雖經營未受影響,但一般人仍稱台灣中油為中油。至於熟悉「台灣國際造船」者,又有幾稀?
蔡英文主政時期,用華航運送防疫物資,機身上斗大的「China Airlines」字樣,很容易引起外國誤會。是否需要正名,再次成為焦點。隨即立法院在2020年7月22日即通過護照與華航正名案。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下令在華航機身上強化「台灣」二字。華航因此將China Airlines等字樣塗裝縮小,並在貨機Cargo字樣上嵌入台灣意象,結果成了四不像。
一年多過去,被塗裝的三架貨機,根本飛不到中國大陸或香港去,機隊調派更是困難。最後連新購的貨機,都塗回原樣。專業人士分析,華航改名的困難在於航權與航約,除非已簽約航點重新談判航權,簽訂新航約,否則華航改名,只是一場春夢。
同樣地,街道改名會涉及門牌整編、民眾身分證、公用事業及金融機構等文件資料變動,真的要改,兹事體大。套一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門檻跟修憲一樣高!」
況且,曾任高雄市副市長的劉世芳,不會不知道,全台灣加上離島,還没有哪一個縣市没有「中正路」。就連綠營執政的南、高、屏三都,街道名也多是「中正」。之前高雄副市長劉世芳、台南市長賴清德都沒法度了,現在兩人當了內政部長、總統,又有什麼辦法繼續幹下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黃光芹,前《新新聞》周刋、《自由時報》資深記者;《時報周刋》副總主筆、政治評論員。現為《匯流新聞網》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
最新政治新聞
-
統刪地方預算有解方? 卓榮泰提636億追加預算盼立院支持
(16 分鐘前) -
鯤鵬會不理警告續投放統戰招生廣告 陸委會:已限制網站及臉書
(16 分鐘前) -
政院:成立AI公務人才發展辦公室 強化政府服務品質
(19 分鐘前) -
新冠疫情升傳快篩缺貨 國民黨轟衛福部因應慢半拍
(26 分鐘前) -
張斯綱成幽靈連署案被告!現身北檢曝原因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