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3° )
氣象
2025-05-05 | 上報

陳致中談柯文哲案 與扁案有既視感但「這一點」差異最大

陳致中談柯文哲案 與扁案有既視感但「這一點」差異最大

前總統陳水扁之子、民進黨前高雄市議員陳致中今天(5日)接受《中午來開匯》節目專訪,談及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圖利遭起訴被羈押8個月時,他直言想起父親陳水扁當年一路押到底,法律最核心就是保障人權,無論是否喜歡陳水扁或柯文哲,都該落實法律上的程序正義,「沒有程序正義,沒有實質正義」。

陳致中表示,全世界新興民主國家,有兩大問題,「媒體」跟「司法」,柯文哲起訴書60幾萬字,究竟有多少人會看?很多人會出來評論,就像當年的扁案,大家好像都變成專家,但是否看過起訴書、證據,或聽過辯護律師與被告的講法?其實都沒看過吧,但都變成專家,自己也覺得很奇怪。

談到柯文哲交保,陳致中也想起當年父親的狀況,就是一路押、押到底。他說,台灣制度除非是暴力犯罪,怕出來後會反覆實施,否則到一個程度後,就必須給予交保,至於官司怎麼判是後面的事。

他也提到,當年法官延押陳水扁的理由為「當過總統所以會逃亡,一定知道逃亡方法」、「你當過總統有影響力,在外面會干擾司法,會號召群眾」,連北所外面有民眾聲援也不行,都變成延押的理由,大家可以去思考是否合理。

陳致中認為,交保跟最後判決是兩件事,大家要拆開來看,法律的核心是如何保障人權,無論是否喜歡陳水扁或柯文哲,都該落實法律上的程序正義,就像大家常說的「沒有程序正義,沒有實質正義」。

他說,台灣司法改革喊了這麼久,但像媒體爆料這種,爆料內容真假也是一個問題,若是真的,那資料來源為何?法務部總是說偵查不公開,那他們怎麼會一直寫?

最後,陳致中也指出,扁案與柯案截然不同,但有沒有人事先把料爆給媒體,給媒體偵辦審判,民眾也會受到影響,「連法律人的基本ABC好像都不存在了」,有時候是先有結論了,自己會覺得想羈押就是有「逃亡之虞」,不想羈押就「無羈押必要」,好像司法早已都先有了結論。(責任編輯:殷偵維)

(延伸閱讀:澄清陳水扁演講遭斷章取義 陳致中:父親相信賴清德也支持大罷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