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5-08-19 | 上報

【懶人包】核三延役公投823登場 「5場辯論」正反方論點、交鋒重點一次看懂

【懶人包】核三延役公投823登場 「5場辯論」正反方論點、交鋒重點一次看懂

核三延役公投將在8月23日即將登場,擁核及反核的政治人物及民眾近日也激烈交鋒。對於公投,中選會從7日至15日一連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對此,《上報》整理正反方交鋒重點,帶您快速掌握爭議焦點。

第1場公投發表會:葉宗洸 VS. 曾文生

正方/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台灣核電廠能防震防海嘯

✅ 對於外界質疑台灣地震頻繁,不適合興建核電廠。葉宗洸認為,台灣核電廠已運轉超過40年,從未因地震導致重大事故,全世界也無核電廠因地震而發生致命性損毀。以核三廠為例,耐震係數0.72G,是台北101大樓的2倍以上。台電評估更顯示,即便地震強度達到1.38G,核三仍可保持主體完整。

✅ 葉宗洸強調,日本福島核災是因地震引發的海嘯所致,但台灣核電廠設計不同,緊急發電設備皆設置在地面以上,加上有加建防海嘯設施,不可能對核三廠造成任何實質破壞。

反方/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應經過科學評估而非公投決定

✅ 針對台灣供電是否穩定?曾文生表示,台灣全年備轉容量最低的狀況,發生在2016與2017年,當時核二、核三廠尚未除役,備轉容量低於6%的天數高達100天。不過,近3年來日間尖峰時段備轉容量,幾乎未曾低於6%,可見供電狀況明顯改善。

✅ 曾文生認為,核能機組是否延役或重啟,需經過科學檢驗、安全檢查與工程調整,而非一場投票就能決定,且若要做到100%安全,成本恐非發電效益可承擔。他也呼籲,應給台電足夠時間與空間,妥善完成各項準備與評估。

第2場公投發表會:翁曉玲 VS. 林子倫

正方/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核三延役才有「救命電」

✅ 翁曉玲主張,雖然核三廠延役增加的電力,僅占台灣整體發電量的6%,但對台灣來說卻是「救命的電」,且核電是全世界公認可負擔、乾淨、低碳、符合成本效益的能源,美國與歐盟都將其視為綠能,潔淨程度遠超燃煤和天然氣,對健康危害的程度,也遠遠不如火力發電。

✅ 翁曉玲也主張,「非核家園」正是台灣過去8年來數次停電的原因,且台灣缺乏豐富礦產,水力發電不穩定,加上高達96%能源皆靠進口,若台灣海峽遭封鎖,煤炭、天然氣等資源都無法運抵台灣,後果恐不堪設想。

反方/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再生能源才是關鍵解方

✅ 林子倫提出,再生能源才是提升台灣能源安全、能源韌性的關鍵解方,8年間風力與太陽能裝置增加逾5倍,加上台灣有近百家綠能售電業者,也有超過450家太陽光電廠商,加上地熱、小水力、海洋能,再生能源已形成完整的綠能生態產業鏈。

✅ 林子倫也認為,重啟核三有2大不確定性風險,首先是「安全」不確定,台灣位於地震帶,核三廠地質與選址有先天性風險,且設備老舊、耐震性不足,身處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台灣,也不能忽視在核電廠可能被攻擊的風險。

✅ 其次是「成本」不確定,林子倫表示,重啟核三費用龐大,延役經常超支、追加預算,整體成本充滿不確定性。重啟核電廠也需重新評估,核子事故損害賠償的保額,核安相關保險恐大幅墊高核電成本。

第3場公投發表會:黃士修VS甘崇緯

正方/「核能流言終結者」執行長黃士修:反核就是賣台、反美、親中

✅ 黃士修表示,美國已多次表態可以協助處理核廢料,且早在2001年前總統陳水扁宣布停建核四、稱核廢料無法處理,當時就引起美方不滿,因為台灣的核能技術原本就是美方提供。他直指:「反核就是反美、反核就是賣台、反核就是舔共」。

✅ 至於地震問題,黃士修說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集合各國專家多年追蹤的結果,顯示福島輻射外洩「並未造成死亡案例或癌症發生率上升」。黃士修也指出,核電廠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每次地震都可以看到,核電廠所在地的岩盤,震度都特別小,可見很安全。

反方/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電廠

✅ 甘崇緯指出,核三廠面臨斷層風險,且核三運轉已40年,無法使用ATF(耐事故核燃料),最終處置場、高階最終處置場預計2055年才會運轉,趕不上歐盟訂定2050年的期限,因此,核三並不是歐盟定義的「綠電」,國人也不該承擔可能發生核災的風險。

✅ 甘崇緯表示,根據經濟部節電計畫,到2027年每年可省下206億度電,而2023年核三廠尚未除役時,一整年發電才178億度,簡單來說,「我們光靠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三」,代表隨著能源轉型推動,即使不用核電,未來能發動的電量還是會持續成長。

第4場公投發表會:黃國昌VS吳亞昕

正方/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不用核電廠是最大的國安破口

✅ 黃國昌批評,火力發電全開會造成空污,且能源韌性不足,天然氣存量僅可供應7到11天,煤炭的安全存量只能支持1個月,且美國智庫CSIS兵推顯示,若中國對台實施海上封鎖,台灣的天然氣會在10天內耗盡,「不用核電廠才是台灣最大的國安破口」。

✅ 黃國昌也說,如今用過的核燃料棒,可以使用「深孔地質處置(DBD)」技術做最終處置,在處置前可安全存放在核電廠內,安全年限至少40年,不僅節省空間、減少施工風險,也大幅降低人為入侵可能性,也獲國際實證。

反方/「反核少女」吳亞昕:別把核廢風險留給下一代

✅ 吳亞昕指出,目前台灣仍無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只能和2018年一樣放在核電廠內,且核三廠下方是活動斷層、地震頻繁,只要錯動造成地表變形,核三廠就會面臨風險,再怎麼能抵抗搖晃都沒有用。

✅ 吳亞昕認為,因為核廢料須待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後才沒有危害,加上處置場選址實行困難,不應為了自己這一代的電力需求,將風險全數留給下一代去承擔,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可行、永續並且負責任的轉型方向。

✅ 吳亞昕也質疑,黃國昌之前都堅定反核,還聲稱非核家園是不變的價值,並與時代力量黨團數次為反核舉行記者會、甚至走上街頭,如今立場卻180度大轉彎,質疑黃:「問題沒有改變,但黃國昌立場卻改變了。」

第5場公投發表會:童子賢VS莊端雄

正方/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核綠共存」是關鍵

✅ 童子賢主張「核綠共存」,表示台灣目前僅有17%的低碳發電,太陽能發電量佔5.3%、風力發電佔3.6%,都低於核電。根據台電公布的報表,核電一度僅需1.42元,風電卻要價6.59元,太陽能則是4.87元,地熱發電也是6.59元,都比核電貴,「你一定需要核電的幫忙」。

✅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回顧過去天然氣價格歷史,就知道台電大量採用天然氣是錯誤決策,只要遇到歐洲冷冬供暖的需求大,或天災人禍,天然氣價格就會高漲,俄烏戰爭帶來天然氣漲價,也早就有跡可循。台灣2024年天然氣發電占比24%,未來還想拉高至50%,就是因為反核,才會做出這麼冒進的能源決策。

反方/民進黨立委莊瑞雄:重啟核三如同「開啟潘朵拉盒子」

✅ 莊瑞雄表示,核三廠已為國家奉獻40年,重啟如同「開啟潘朵拉盒子」,因為接下來核二、核一,甚至核四都有可能跟著回魂,後面的夢魘很可怕。他也直言,屏東核三廠已經貢獻40年了,「放過我們吧」。

✅ 莊瑞雄認為,全世界到現在只有「延役」的核電廠,而核三已經可以說是要「重啟」,世界上沒有一個核電廠有這樣紀錄,且這次公投提案過程草率,也沒有詢問過地方的聲音,無法消除在地居民的疑慮,讓他直呼:「誰來救屏東?」

(延伸閱讀:黃國昌約戰賴清德進行核三辯論 綠狠酸:你先跟2018年的自己辯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