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 上報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配合九月「國家災防月」及全國民防準備主題,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於20日舉行論壇。在此之前,國防部推出新版全民國防手冊名為「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國安官員指出,這本手冊指引民眾為天然及人為災害、以及戰爭預做準備,目前先研究透過民政系統發放至每個家戶,未來最好能做到「人手一本」。

新版民防手冊圖文並茂,政府力拚人手一本。圖為總統賴清德手拿新版手冊「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總統府提供)
防災不只備糧還備心 國際專家齊聚開講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突破以往形式,於20日舉辦國際論,論壇將聚焦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邀請美國、英國、芬蘭、以色列紅大衛盾會(Magen David Adom, MDA)等學者專家出席分享經驗邀。包括逾20位國際訪賓、16個駐台辦事處相關代表出席,美台商會、歐台商會、日本工商會也都會到場。
除論壇之外,本年度「國家災防月」推廣重點,是新近曝光的「全國民防手冊」。國安高層表示,新版手冊不僅以圖解搭配文字提供民防整備內容,甚至顧及民眾在面對災變時的心理因應。為全方面考量民眾需求,國安高層提到,未來不排除思考規劃由總統、副總統示範開箱防災包,以實際展示的方式協助民眾建立清楚認識。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於20日舉辦國際論壇,邀集美英等國專家共商防災之道,並推出全新民防手冊,國安高層透露不排除由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示範開箱防災包,加強全民防衛意識。(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然而面對中國幾乎在台海蠢動,民防整備是否可能遭有心人士操作成「戰爭即將發生」?國安官員指出,為因應俄烏戰爭及俄羅斯對歐洲日益提高的威脅,瑞典在去年底更新全民防衛手冊,並且家戶普發;捷克也預計在今年10月中推出名為「72 Hours」的手冊,告知人民在災害發生前的關鍵72小時,應該如何準備。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強化社會韌性非危言聳聽,而是全球趨勢。圖分別為捷克、芬蘭版本全民防衛手冊。(翻攝畫面)
此外,法國、歐盟均先後編製並發放戰時生存手冊。而鄰近俄羅斯的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以及與台灣同處第一島鏈的日本也都有類似的準備,可見台灣並非唯一。國安人士強調,「準備不代表危機在明天就會發生」,而是做好準備,當危機發生時,便有能力應對各種不同情況。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日本作為與台灣同處第一島鏈的重要夥伴,也有完善的民防制度與應變準備,顯示此類措施在區域內並不罕見。圖為日本版全民防衛手冊。(翻攝畫面)
另一名國安官員則指出,2023年版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當中多使用軍人及警察的照片,這次則改用較柔性的方式呈現,採插畫風格,以較具童趣的設計表達,用意在如何讓民眾更加有感。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過去版本手冊充斥軍警形象,讓人感覺太過嚴肅、難以親近。(翻攝畫面)
國安官員指出,在編纂這本手冊一開始的討論中,便已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個包含宗教團體、企業及NGO的重要平台納入民間意見,使得內容編排更貼近使用者的角度。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全民一起來防災,新版手冊廣納宗教、企業、NGO意見打造貼心內容。(總統府提供)
至於大型天災及戰爭等極端狀況,國安部門也已有考慮。國安官員表示,由於網站及APP必須在通訊順暢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若出現斷網等極端狀況,紙本仍是重要的溝通媒介。為讓更多民眾都能拿到這本手冊,該官員表示,目前正研究能否透過民政系統發放至每個家戶,最好能「人手一本」;同時希望透過教育系統,結合全民國防教育課程,讓學生能了解避難相關知識。
![參考友盟國家經驗 國防部推新版「全國民防手冊」拚人手一本]()
防斷網風險 國安擬推民防手冊紙本版、盼人手一本。(翻攝畫面)
甚至有些宗教團體及企業也在思考,如何協助擴大宣傳。另外,為鼓勵民眾廣泛流傳,這本手冊也開放民間自行下載印刷,但畢竟是由官方編纂,須達到資訊一致,因此不能擅改內容,也不能做商業使用。(責任編輯:王晨芝)
東京
芬蘭
捷克

新版民防手冊圖文並茂,政府力拚人手一本。圖為總統賴清德手拿新版手冊「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總統府提供)
防災不只備糧還備心 國際專家齊聚開講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突破以往形式,於20日舉辦國際論,論壇將聚焦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邀請美國、英國、芬蘭、以色列紅大衛盾會(Magen David Adom, MDA)等學者專家出席分享經驗邀。包括逾20位國際訪賓、16個駐台辦事處相關代表出席,美台商會、歐台商會、日本工商會也都會到場。
除論壇之外,本年度「國家災防月」推廣重點,是新近曝光的「全國民防手冊」。國安高層表示,新版手冊不僅以圖解搭配文字提供民防整備內容,甚至顧及民眾在面對災變時的心理因應。為全方面考量民眾需求,國安高層提到,未來不排除思考規劃由總統、副總統示範開箱防災包,以實際展示的方式協助民眾建立清楚認識。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於20日舉辦國際論壇,邀集美英等國專家共商防災之道,並推出全新民防手冊,國安高層透露不排除由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示範開箱防災包,加強全民防衛意識。(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民防整備非預告戰爭 多國早已推行類似手冊
然而面對中國幾乎在台海蠢動,民防整備是否可能遭有心人士操作成「戰爭即將發生」?國安官員指出,為因應俄烏戰爭及俄羅斯對歐洲日益提高的威脅,瑞典在去年底更新全民防衛手冊,並且家戶普發;捷克也預計在今年10月中推出名為「72 Hours」的手冊,告知人民在災害發生前的關鍵72小時,應該如何準備。

強化社會韌性非危言聳聽,而是全球趨勢。圖分別為捷克、芬蘭版本全民防衛手冊。(翻攝畫面)
此外,法國、歐盟均先後編製並發放戰時生存手冊。而鄰近俄羅斯的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以及與台灣同處第一島鏈的日本也都有類似的準備,可見台灣並非唯一。國安人士強調,「準備不代表危機在明天就會發生」,而是做好準備,當危機發生時,便有能力應對各種不同情況。

日本作為與台灣同處第一島鏈的重要夥伴,也有完善的民防制度與應變準備,顯示此類措施在區域內並不罕見。圖為日本版全民防衛手冊。(翻攝畫面)
不只軍警、不再硬邦邦 新版民防手冊變身「插畫小百科」
另一名國安官員則指出,2023年版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當中多使用軍人及警察的照片,這次則改用較柔性的方式呈現,採插畫風格,以較具童趣的設計表達,用意在如何讓民眾更加有感。

過去版本手冊充斥軍警形象,讓人感覺太過嚴肅、難以親近。(翻攝畫面)
國安官員指出,在編纂這本手冊一開始的討論中,便已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個包含宗教團體、企業及NGO的重要平台納入民間意見,使得內容編排更貼近使用者的角度。

全民一起來防災,新版手冊廣納宗教、企業、NGO意見打造貼心內容。(總統府提供)
至於大型天災及戰爭等極端狀況,國安部門也已有考慮。國安官員表示,由於網站及APP必須在通訊順暢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若出現斷網等極端狀況,紙本仍是重要的溝通媒介。為讓更多民眾都能拿到這本手冊,該官員表示,目前正研究能否透過民政系統發放至每個家戶,最好能「人手一本」;同時希望透過教育系統,結合全民國防教育課程,讓學生能了解避難相關知識。

防斷網風險 國安擬推民防手冊紙本版、盼人手一本。(翻攝畫面)
甚至有些宗教團體及企業也在思考,如何協助擴大宣傳。另外,為鼓勵民眾廣泛流傳,這本手冊也開放民間自行下載印刷,但畢竟是由官方編纂,須達到資訊一致,因此不能擅改內容,也不能做商業使用。(責任編輯:王晨芝)
各國「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東京
芬蘭
捷克
最新政治新聞
-
樺加沙發布陸警 卓揆:政府已做好整備工作
(32 分鐘前) -
藝術家陳永賢等人赴哈薩克布展傳遭中國介入臨時取消 外交部:強烈譴責
(47 分鐘前) -
農業部:赴美農訪團行之有年 政府未出資
(55 分鐘前) -
擬4年買3000億美國農產品 藍白籲農業部公布內容
(56 分鐘前) -
公館圓環拆除惹議 李四川:不爭是慈悲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