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05-31 | 自立晚報

預防熱危害「喝水、降溫、休息」很重要

【記者卓羽榛臺北報導】為預防戶外高氣溫引發「熱危害」職業災害,臺北市勞動檢查處自6月1日起啟動「高氣溫戶外作業宣導及勞動檢查」,透過加強檢查,督促雇主落實熱危害預防措施,以保障勞工即使在酷熱的戶外下工作,也能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勞動局局長高寶華指出,營造業工作者、廣告招牌吊掛、洗窗、道路作業、馬路舉牌、割草園藝、外送等人員仍是常見的戶外作業工作者,也是罹患熱疾病(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等)的高風險族群,今年度勞動檢查處持續對高風險事業單位實施檢查,要求雇主應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相關規定,視天候採取危害預防措施: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調整作業時間、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對使用機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從事外送作業,應置備高氣溫危害預防之安全衛生防護設施,並使勞工確實使用。若違反規定造成勞工因此發生熱疾病,或經通知限期改善而複查仍未改善者,將被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勞動檢查處處長梁蒼淇表示,為避免勞工因熱疾病衍生更嚴重的職業災害,雇主應依據勞動部於112年6月1日修正「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強化相關工作者之健康保護。梁處長再次提醒所有雇主及工作者,應落實做好:「1.喝水、2.降溫、3.休息」防護3重點,避免熱疾病發生。

為輔助事業單位執行熱危害的相關預防管理,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建置「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事業單位可透過GPS定位等智慧化方式,線上取得工作所在地的氣象數據資訊,以即時計算熱指數,並提供相對的管理措施、熱疾病處置方式及鄰近醫療機構資訊等,事業單位可多加利用,協助事業單位評估及採取相關應對措施。
預防熱危害「喝水、降溫、休息」很重要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