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 自立晚報
黃敏惠市長施政6周年 「再造」永續幸福嘉義市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
全球力拼永續,嘉義市長黃敏惠就職以來與國際接軌,以永續思維擘畫市政,依循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指標,跨域整合,凝聚前進的力量。(25)日,黃敏惠市長以「再造」為主題,帶領市府團隊於市府中庭舉行施政6周年記者會。黃敏惠市長強調「再造」的核心價植在於去蕪存菁、改變積習,讓好的更好、不斷提升,是推動城市升級和蛻變的重要力量,「再造」助城市「轉骨」,延續「新永續,出發」蓄積的能量,力拼「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帶領市政再造高峰。
記者會以華人首席沙畫大師莊明達的6幕沙畫作品揭開序幕,點出嘉義市作為林鐵起點的重要地位,在黃敏惠市長將永續融入城市治理,積沙成塔,逐步帶領「小城市 大創新」的歷程。透過市政成果紀錄影片,細數嘉義市布建綠色公共運輸、打造新舊融合木都、建構具韌性的城市,打造高齡友善樂齡勇壯城,透過「青年創業、場域創生、文旅創新」帶動城市邁步向前的豐碩成果。
黃敏惠市長致詞,市府團隊「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重大市政建設逐漸展現成果便是最好證明。每年的施政周年記者會,以主題記錄下嘉義市的成長與改變,在第一、二屆的市長任期內,見證嘉義市從《首部曲-改變》開始的轉型,《看見改變 擁抱幸福》,走過《蛻變與成長》到《相信》城市即將不同,辛苦耕耘的必可以歡喜收成,在第二任市長任期以《豐收嘉園》一書寫下8年的市政成果,一路走來只有滿滿感恩。
黃敏惠市長由衷感謝市民的信任,更深知市民的期望與托負,再次回任市長,面對更加激烈的城市競爭,市府團隊卯足全力,讓《Fighting+1》重現嘉義市的繁榮,為城市找回光榮感,《凝聚城市的力量》讓嘉義市《超越》嘉義市,接軌國際淨零永續步伐,大步邁向《新永續 出發》。今年5月,嘉義市頒定「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成為非六都第一個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列入地方自治法規縣市,建立起淨零施政依據,向永續城市邁出關鍵一步。施政六週年以《再造》為題,讓「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成就城市「再造」。
黃敏惠市長提到,在「環境有保護」面向,市府團隊今年以跨局處合作案「木都嘉義‧永續+1」,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政府機關類」獎項肯定,是本次唯一以縣市政府層級參選並獲獎單位,展現「木都嘉義」引領永續淨零時代潮流的成果。環境保護不只是說法,更是種做法,我們將永續融入市民生活、扎根教育,成為你我的日常。全國首創「校園零排放接送區」,鼓勵步行、無碳化運具等接送學子;「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更繼垃圾焚化、水資源中心後,成為嘉義市第3座環境教育園區,讓永續的種子萌芽。
此外,增加可供休閒遊憩的公園綠地,嘉義市目前有38座公園,未來將再開闢7處社區公園;串連番仔溝到北香湖沿線大型公園與開放空間,打造廣達168公的都市綠地,降低都市熱島,建構涼適、活力的新木都。陸續完成番仔溝橋、通港橋改建,大幅增加中央排水85%通洪能力;建置雨水下水道實施率達89.23%,為本島非六都第1,這些建設也使嘉義市成為具綠色生態、防洪韌性的城市。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嘉義市透過擴大綠色運輸,守護空氣品質。強化層級式的公共運輸服務,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運量近6年成長7倍,減碳量約166公噸;YouBike總站數迄113年底最高可達196站,里里有站點,完善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騎乘人次突破625萬,減碳量約497公噸。透過交通控制中心智慧化號誌控制,降低車輛停等時間與次數,減碳量達315公噸/年。
黃敏惠市長分享,在她擔任第一、二任市長時,嘉義市大氣中的PM2.5有81.5%是境外移入,透過近年積極降低境內污染源作為,境外移入污染占比提升至92%,境內污染剩下8%;藍天比率(AQI<100)也由110年79.5%,提升至113年11月的89.3%,再創歷史新高。嘉義市有放眼中台灣地區首座啟用的綠能永續循環園區,首座建置啟用的底渣再利用廠,可完整規劃處理嘉義市焚化廠之焚化底渣及暫置飛灰穩定化物廢棄物,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讓資源永續再循環。污水下水道是文明城市指標,嘉義市污水下水道第一期工程用戶接管數已達1萬5千戶目標、第二期更提前一年啟動,大幅減少生活污水排放、改善環境衛生,污水經水資源中心處理可再利用,實現水資源的永續管理。
黃敏惠市長說明,城市的再造不僅有硬體工程的推動,更要佐以讓「市民有感」的全齡照護政策,為「社會增進步」,推動從幼到老的幸福政策,打造共融宜居的幸福城市。嘉義市自114年起,生育津貼將提高到3萬元,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將擴大補助為設籍本市嬰幼兒免費,高齡產婦的羊膜穿刺補助也下修至三十歲以上,每胎補助3500元、醫療性的凍精凍卵的補助金額全國最高;全市11家公共及準公托中心,提供491名的平價幼托名額;加碼編列經費推動師師有平板、班班有大屏,以全國最高比例、每校平均有2名外師的優質教學環境,實現「生育有津貼、托育沒煩惱、教育有希望」的嘉義市。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提到,嘉義市是青年能夠「實驗、實踐、實現」夢想的基地,透過多元培力、職涯就業、創新扶植、創新孵化以及公共參與等為核心,推動青年政策。青年創業貸款媒合113件,金額累計超過1.2億元,市府首創的「游牧者計畫」,也助攻磁吸青年轉化創意為具體行動,推動城市的改變。不僅青年夢想能在此落實,嘉義市也是全台第一座高齡友善示範城市,高齡長者只能被照護的印象在此翻轉,成立全台唯一「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培育96位銀采達人、70位不老規劃師,創造銀光價值、鼓勵活躍老化;建構健康好環境,設置巷弄長照站、花甲食堂,鼓勵健康長者的社會參與,延緩失智、失能。全國首推「憶城為嘉6支箭」,以包含制定失智友善環境指引、診間關懷與支持等6箭齊發,以足夠的醫療、法律等面向資源,建構起失智友善的環境。
全球力拼永續,嘉義市長黃敏惠就職以來與國際接軌,以永續思維擘畫市政,依循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指標,跨域整合,凝聚前進的力量。(25)日,黃敏惠市長以「再造」為主題,帶領市府團隊於市府中庭舉行施政6周年記者會。黃敏惠市長強調「再造」的核心價植在於去蕪存菁、改變積習,讓好的更好、不斷提升,是推動城市升級和蛻變的重要力量,「再造」助城市「轉骨」,延續「新永續,出發」蓄積的能量,力拼「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帶領市政再造高峰。
記者會以華人首席沙畫大師莊明達的6幕沙畫作品揭開序幕,點出嘉義市作為林鐵起點的重要地位,在黃敏惠市長將永續融入城市治理,積沙成塔,逐步帶領「小城市 大創新」的歷程。透過市政成果紀錄影片,細數嘉義市布建綠色公共運輸、打造新舊融合木都、建構具韌性的城市,打造高齡友善樂齡勇壯城,透過「青年創業、場域創生、文旅創新」帶動城市邁步向前的豐碩成果。
黃敏惠市長致詞,市府團隊「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重大市政建設逐漸展現成果便是最好證明。每年的施政周年記者會,以主題記錄下嘉義市的成長與改變,在第一、二屆的市長任期內,見證嘉義市從《首部曲-改變》開始的轉型,《看見改變 擁抱幸福》,走過《蛻變與成長》到《相信》城市即將不同,辛苦耕耘的必可以歡喜收成,在第二任市長任期以《豐收嘉園》一書寫下8年的市政成果,一路走來只有滿滿感恩。
黃敏惠市長由衷感謝市民的信任,更深知市民的期望與托負,再次回任市長,面對更加激烈的城市競爭,市府團隊卯足全力,讓《Fighting+1》重現嘉義市的繁榮,為城市找回光榮感,《凝聚城市的力量》讓嘉義市《超越》嘉義市,接軌國際淨零永續步伐,大步邁向《新永續 出發》。今年5月,嘉義市頒定「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成為非六都第一個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列入地方自治法規縣市,建立起淨零施政依據,向永續城市邁出關鍵一步。施政六週年以《再造》為題,讓「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成就城市「再造」。
黃敏惠市長提到,在「環境有保護」面向,市府團隊今年以跨局處合作案「木都嘉義‧永續+1」,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政府機關類」獎項肯定,是本次唯一以縣市政府層級參選並獲獎單位,展現「木都嘉義」引領永續淨零時代潮流的成果。環境保護不只是說法,更是種做法,我們將永續融入市民生活、扎根教育,成為你我的日常。全國首創「校園零排放接送區」,鼓勵步行、無碳化運具等接送學子;「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更繼垃圾焚化、水資源中心後,成為嘉義市第3座環境教育園區,讓永續的種子萌芽。
此外,增加可供休閒遊憩的公園綠地,嘉義市目前有38座公園,未來將再開闢7處社區公園;串連番仔溝到北香湖沿線大型公園與開放空間,打造廣達168公的都市綠地,降低都市熱島,建構涼適、活力的新木都。陸續完成番仔溝橋、通港橋改建,大幅增加中央排水85%通洪能力;建置雨水下水道實施率達89.23%,為本島非六都第1,這些建設也使嘉義市成為具綠色生態、防洪韌性的城市。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嘉義市透過擴大綠色運輸,守護空氣品質。強化層級式的公共運輸服務,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運量近6年成長7倍,減碳量約166公噸;YouBike總站數迄113年底最高可達196站,里里有站點,完善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騎乘人次突破625萬,減碳量約497公噸。透過交通控制中心智慧化號誌控制,降低車輛停等時間與次數,減碳量達315公噸/年。
黃敏惠市長分享,在她擔任第一、二任市長時,嘉義市大氣中的PM2.5有81.5%是境外移入,透過近年積極降低境內污染源作為,境外移入污染占比提升至92%,境內污染剩下8%;藍天比率(AQI<100)也由110年79.5%,提升至113年11月的89.3%,再創歷史新高。嘉義市有放眼中台灣地區首座啟用的綠能永續循環園區,首座建置啟用的底渣再利用廠,可完整規劃處理嘉義市焚化廠之焚化底渣及暫置飛灰穩定化物廢棄物,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讓資源永續再循環。污水下水道是文明城市指標,嘉義市污水下水道第一期工程用戶接管數已達1萬5千戶目標、第二期更提前一年啟動,大幅減少生活污水排放、改善環境衛生,污水經水資源中心處理可再利用,實現水資源的永續管理。
黃敏惠市長說明,城市的再造不僅有硬體工程的推動,更要佐以讓「市民有感」的全齡照護政策,為「社會增進步」,推動從幼到老的幸福政策,打造共融宜居的幸福城市。嘉義市自114年起,生育津貼將提高到3萬元,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將擴大補助為設籍本市嬰幼兒免費,高齡產婦的羊膜穿刺補助也下修至三十歲以上,每胎補助3500元、醫療性的凍精凍卵的補助金額全國最高;全市11家公共及準公托中心,提供491名的平價幼托名額;加碼編列經費推動師師有平板、班班有大屏,以全國最高比例、每校平均有2名外師的優質教學環境,實現「生育有津貼、托育沒煩惱、教育有希望」的嘉義市。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提到,嘉義市是青年能夠「實驗、實踐、實現」夢想的基地,透過多元培力、職涯就業、創新扶植、創新孵化以及公共參與等為核心,推動青年政策。青年創業貸款媒合113件,金額累計超過1.2億元,市府首創的「游牧者計畫」,也助攻磁吸青年轉化創意為具體行動,推動城市的改變。不僅青年夢想能在此落實,嘉義市也是全台第一座高齡友善示範城市,高齡長者只能被照護的印象在此翻轉,成立全台唯一「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培育96位銀采達人、70位不老規劃師,創造銀光價值、鼓勵活躍老化;建構健康好環境,設置巷弄長照站、花甲食堂,鼓勵健康長者的社會參與,延緩失智、失能。全國首推「憶城為嘉6支箭」,以包含制定失智友善環境指引、診間關懷與支持等6箭齊發,以足夠的醫療、法律等面向資源,建構起失智友善的環境。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海洋保育署辦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發布會
(45 分鐘前) -
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民眾如赴瘧疾流行地區前請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取得預防性藥物並遵醫囑服用,同時於當地做好防蚊措施
(57 分鐘前) -
桃市特殊日登記結婚退燒 結婚率仍穩坐全國第一
(1 小時前) -
寒冬送暖/失智老翁外出走失 細心警地毯式搜尋終尋獲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