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 自立晚報
【記者卓羽榛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青年局於114年起正式接手「台北NPO聚落」計畫,全新一期進駐團隊招募自即日正式展開,歡迎各式社會創新組織踴躍申請。青年局表示,全新一期的招募計畫將擴大鼓勵青年投入社會創新服務,創造各式青年學習機會,將規劃青年社創培力課程、見習參訪、實習與工作媒合等活動。針對未來進駐基地的社創組織,青年局也將推出全新服務,提供手把手的教練陪跑、輔導組織參展,提升議題能見度,以及媒合社創組織與企業ESG結合,邁向永續發展。
北市青年局表示,「台北NPO聚落」前身為北一女中教師宿舍,108年在北市府與公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搖身一變成為NPO(非營利組織)的共享辦公空間。並由臺北市社會局委由民間營運管理,翻開臺灣第一個集合式非營利組織辦公空間的新頁。至今已累計共43組NPO(非營利組織)、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社會創新組織或社群進駐,舉辦超過500場社會創新相關活動,接待來自 56 國的各式國際交流訪賓與訪團,並有超過 11,000 人次的來訪。
青年局指出,台北NPO聚落除了提供優質空間服務外,更重視組織間透過空間所產生的社群交流,激發不同組織間的深度合作與創新發展。過去曾進駐的夥伴相當多元,包含長期關注偏鄉教育,扭轉學習環境的「臺灣遠山呼喚國際貧童教育協會」、專注於推動月經平權的「全球小紅帽協會」、致力於陪伴老師與學生發展現代公民社會行動力的「放伴教育協會」等組織,在進駐後不僅有了固定辦公空間,更多了與其他社會創新組織交流的機會,同時還可以參與課程及活動,再加上外部相關社會創新孵化計畫的連結,獲得機會、認識人脈、獲取資源,從中成長茁壯、擴編組織,進而從台北NPO聚落畢業,邁向下一個階段。
青年局強調,本次聚落空間釋出機會難得,包含13間獨立辦公空間、18個固定座位共同工作等空間,即日起至2月3日止,開放全新一輪的進駐申請,歡迎各式社會創新組織(非營利組織 NPO、非政府組織 NGO、國際非政府組織 iNGO、社會企業等),加入這個充滿活力的有機體,發揮青年影響力,創造更具全球視野的未來。青年局期望支持更多青年投入社會創新產業,同時推動更多組織與國際鏈結。有關台北NPO聚落進駐辦法及申請資料,可於青年局官網或社群平台查詢。
北市青年局開放114年台北NPO聚落進駐組織申請
【記者卓羽榛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青年局於114年起正式接手「台北NPO聚落」計畫,全新一期進駐團隊招募自即日正式展開,歡迎各式社會創新組織踴躍申請。青年局表示,全新一期的招募計畫將擴大鼓勵青年投入社會創新服務,創造各式青年學習機會,將規劃青年社創培力課程、見習參訪、實習與工作媒合等活動。針對未來進駐基地的社創組織,青年局也將推出全新服務,提供手把手的教練陪跑、輔導組織參展,提升議題能見度,以及媒合社創組織與企業ESG結合,邁向永續發展。
北市青年局表示,「台北NPO聚落」前身為北一女中教師宿舍,108年在北市府與公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搖身一變成為NPO(非營利組織)的共享辦公空間。並由臺北市社會局委由民間營運管理,翻開臺灣第一個集合式非營利組織辦公空間的新頁。至今已累計共43組NPO(非營利組織)、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社會創新組織或社群進駐,舉辦超過500場社會創新相關活動,接待來自 56 國的各式國際交流訪賓與訪團,並有超過 11,000 人次的來訪。
青年局指出,台北NPO聚落除了提供優質空間服務外,更重視組織間透過空間所產生的社群交流,激發不同組織間的深度合作與創新發展。過去曾進駐的夥伴相當多元,包含長期關注偏鄉教育,扭轉學習環境的「臺灣遠山呼喚國際貧童教育協會」、專注於推動月經平權的「全球小紅帽協會」、致力於陪伴老師與學生發展現代公民社會行動力的「放伴教育協會」等組織,在進駐後不僅有了固定辦公空間,更多了與其他社會創新組織交流的機會,同時還可以參與課程及活動,再加上外部相關社會創新孵化計畫的連結,獲得機會、認識人脈、獲取資源,從中成長茁壯、擴編組織,進而從台北NPO聚落畢業,邁向下一個階段。
青年局強調,本次聚落空間釋出機會難得,包含13間獨立辦公空間、18個固定座位共同工作等空間,即日起至2月3日止,開放全新一輪的進駐申請,歡迎各式社會創新組織(非營利組織 NPO、非政府組織 NGO、國際非政府組織 iNGO、社會企業等),加入這個充滿活力的有機體,發揮青年影響力,創造更具全球視野的未來。青年局期望支持更多青年投入社會創新產業,同時推動更多組織與國際鏈結。有關台北NPO聚落進駐辦法及申請資料,可於青年局官網或社群平台查詢。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新北榮服處「寒冬送暖」 溫暖因公傷殘榮民
(37 分鐘前) -
土城中華陸橋拆除封路 1/17至1/18夜間改走中央路2段
(40 分鐘前) -
臺北艋舺龍山寺信眾愛心 捐新北消防小型水箱車
(42 分鐘前) -
台南大埔福德祠熱心公益 捐贈救護車守護市民健康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