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 自立晚報
嘉義縣強化防汛監測系統 縣長翁章梁督導部署
(記者廖建智嘉縣報導)
受極端氣候影響,嘉義縣先後遭遇112年0910豪雨、今年丹娜絲颱風登陸及0728豪雨等多次重創。嘉義縣長翁章梁(23)日與水利處長林谷樺、防洪維護科長陳彥儒、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教授盧俊谷博士等人召開會議,針對監測系統、感測器佈局等各項關鍵議題,進行全面性檢討與討論。
位於嘉義縣政府的水利處災害緊急應變中心,堪稱強降雨來襲時的「戰情室」。牆面上裝設多塊顯示螢幕,可實時監控颱風動態、河川水位及抽水站運作等關鍵資訊,這些資料能即時提供決策支持,確保防災工作迅速且有效進行。
嘉義縣政府設立智慧防汛網(https://dev.floodsolution.aiot.ing/),一般民眾進入網頁後可檢視全縣245支淹水感測器情形,相關單位則可監控全縣279座抽水站、684座水門、296台移動式抽水機及241組水位即時影像等數據。
水利處表示,移動式抽水機已全數安裝GPS車載機,可隨時掌握機組支援位置及運轉情形;全縣設置90支監視系統可觀測高風險部落淹水情形,此外有151處監視器則可分別掌握抽水站出水管的情況及區域排水的水位變化。
目前多數淹水感測器設置於沿海地區各村落,特別是自民國95年起有淹水紀錄的高風險區域。此外,針對低窪道路及山區鄉鎮,也分別配置監控設備,以全面掌握水情,提升預警與應變能力。
翁縣長表示,水利處面對的是與水的戰爭,就如同佈兵作戰,感測器的位置必須持續滾動式檢討與調整。有需要的區域應即時增設;已完成治水改善、不再需要監控的地點,則應將設備轉移至風險較高的地區,以提升整體監測效能。
林谷樺表示,雖然系統尚未臻於完善,但已顯著提升整體防汛效率。未來將持續與系統設計單位合作,導入AI監控技術,以減少人工監控可能出現的盲點,進一步強化防災應變能力。
受極端氣候影響,嘉義縣先後遭遇112年0910豪雨、今年丹娜絲颱風登陸及0728豪雨等多次重創。嘉義縣長翁章梁(23)日與水利處長林谷樺、防洪維護科長陳彥儒、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教授盧俊谷博士等人召開會議,針對監測系統、感測器佈局等各項關鍵議題,進行全面性檢討與討論。
位於嘉義縣政府的水利處災害緊急應變中心,堪稱強降雨來襲時的「戰情室」。牆面上裝設多塊顯示螢幕,可實時監控颱風動態、河川水位及抽水站運作等關鍵資訊,這些資料能即時提供決策支持,確保防災工作迅速且有效進行。
嘉義縣政府設立智慧防汛網(https://dev.floodsolution.aiot.ing/),一般民眾進入網頁後可檢視全縣245支淹水感測器情形,相關單位則可監控全縣279座抽水站、684座水門、296台移動式抽水機及241組水位即時影像等數據。
水利處表示,移動式抽水機已全數安裝GPS車載機,可隨時掌握機組支援位置及運轉情形;全縣設置90支監視系統可觀測高風險部落淹水情形,此外有151處監視器則可分別掌握抽水站出水管的情況及區域排水的水位變化。
目前多數淹水感測器設置於沿海地區各村落,特別是自民國95年起有淹水紀錄的高風險區域。此外,針對低窪道路及山區鄉鎮,也分別配置監控設備,以全面掌握水情,提升預警與應變能力。
翁縣長表示,水利處面對的是與水的戰爭,就如同佈兵作戰,感測器的位置必須持續滾動式檢討與調整。有需要的區域應即時增設;已完成治水改善、不再需要監控的地點,則應將設備轉移至風險較高的地區,以提升整體監測效能。
林谷樺表示,雖然系統尚未臻於完善,但已顯著提升整體防汛效率。未來將持續與系統設計單位合作,導入AI監控技術,以減少人工監控可能出現的盲點,進一步強化防災應變能力。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貓裏客家粄條節10/26登場 3千份「五行粄條」提供免費品嚐
(8 小時前) -
屏縣府打造廉政防護罩 強化公務員廉政倫理與揭弊保護
(8 小時前) -
公私協力打造防災韌性 基隆特搜隊獲民間800萬元設備捐贈
(9 小時前) -
理財與防詐一次學 移民署臺中二站助新住民穩健理財不踩雷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