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20 | 內政部

淨零轉型 社宅做起 25萬戶1級能效社宅 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內政部於今(20)日舉行部務會報,由建築研究所進行業務報告,內容指出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該所已完成建築部門零排放路徑研究及制訂相關措施,其中新建建築物部分,公有目標於115年可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民間新建物,將儘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



董建宏政務次長表示,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將由公有社會住宅帶頭進行,所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宅,已提前自去(112)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地方興建社宅,預定自明(114)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建築研究所分析至今(113)年底,未來12萬戶社宅完工後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121年底,未來社宅興建完成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建研所說明,為逐步落實2050淨零建築,內政部訂定三階段目標,分別為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了達成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的階段目標,自112年7月1日起,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建築(G-1金融證券、G-2辦公場所)需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另自113年7月1日起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實施能效制度,並逐年擴大適用對象,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115年全面達標。目前建築能效申請評定的件數已達63件,共計完成認可36件,其中有19件取得近零碳建築(1+級)能效標示。



加大淨零建築部分,針對公有既有建築物,建研所也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今年共補助地方政府20案及中央政府15案既有建築改善,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



引導建築產業綠色轉型部分,建研所也持續與業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包括運用AI數位雙生、輔導廠商協助台積電竹科十二廠P7辦公樓、慈濟醫院花蓮醫學中心,均能有效節能6-9%,成效顯著。



建研所進一步說明,該所已會同環境部於6月中旬,邀集公協會團體舉辦三場「低碳建築政策交流座談會」,加強產業溝通及交流;環境部也於會中呼籲,碳費尚未徵收,碳費費率仍在審議階段,業者應避免藉機提高原物料售價、違反公平交易法。



董建宏次長強調,建研所應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及國際發展概念,研究推動建築部門設法達成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綠電碳中和的作法。董次長請建研所依據淨零建築路徑圖及三階段里程碑目標,積極推動相關措施,持續加強與各界溝通,以加速達成建築淨零轉型的願景。


  • 淨零轉型 社宅做起 25萬戶1級能效社宅 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 淨零轉型 社宅做起 25萬戶1級能效社宅 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 淨零轉型 社宅做起 25萬戶1級能效社宅 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