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內政部強調轉型正義不間斷 持續推動轉型正義工程
為銘記威權統治的這段歷史,並記取白色恐怖之歷史教訓,行政院於去(113)年4月18日在民間團體倡議下,公布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內政部強調,轉型正義工程是國家的責任,將持續積極推動。
內政部表示,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111年5月完成階段性任務並解散後,轉型正義的工作由內政部、法務部、文化部、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等六大部會接手;其中內政部負責的二大業務範疇包括:清除威權象徵、回復被害者權利。
內政部指出,截至今(114)年4月30日止,列管的威權象徵(如塑像、遺像及命名空間)共計941件,內政部長劉世芳今(19)日受訪時表示,目前在內政部、各地方政府及部會共同推動下,已完成處置264件,還有677件未完成移除蔣介石銅像,在部會中比較多的是在國防部、教育部,地方政府部分則是臺北市、桃園市跟臺中市,內政部會和這些部會和地方政府持續溝通。內政部補充,為協助相關機關與民間團體執行處置工作,內政部訂有補助作業要點,今年度已受理36件補助申請,其中16件已完成,另20件已核定補助,現正逐步推動執行。
另針對以兩蔣為名的街道命名,內政部指出,目前共有349筆相關資料,經委託專家學者研究建議應凝聚社會共識,並與有意願配合的地方政府協力,擬定具體政策方案,後續將適時展開溝通。
在回復被害者權利方面,目前已有2,239件政治受難案件完成賠償或財產返還,其中包含當時土地及建物遭沒收者如黃添樑、劉明等,總金額達新臺幣62億元,並有3,270人獲頒名譽回復證書,滌除長年加諸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污名。另為確保受領權人的低收入戶社會福利身分、保障受領的財產不得強制執行,內政部配合修正「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第8條、第17條之1、第23條及第26條等規定,並自114年1月施行。
此外,為提升社會對威權統治的反省與記憶,內政部積極透過多元方式進行政策宣導與社會溝通。去年7至8月舉辦「人權、記憶與公民行動」師資培力課程及威權象徵處置推廣說明會;9至10月間則舉辦轉型正義主題書展,透過閱讀促進社會理解。今年4月7日亦舉行「自由的旋律-從審查到開放」言論自由日紀念講座,藉由音樂開啟世代間的對話。
未來活動方面,內政部預計於今年7月舉辦「114年轉型正義思辨研習營」、11月辦理「認識威權象徵戶外走讀活動」,期望透過教育與參與,深化青年世代的批判思考能力與對歷史空間記憶的認識。
內政部強調,轉型正義工程是國家不容規避的責任,將持續與民間團體合作,並依照既定計畫積極推進各項轉型正義相關任務。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三峽重大車禍 9名傷者是三峽國中學生 教育局啟動關懷輔導
(3 小時前) -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 新北市府忙處理事故 卻傳惡意謠言 交通局嚴正澄清
(3 小時前) -
高市啟動科學園區交通路網都計變更
(3 小時前) -
楊梅富岡治安會議熱烈登場 反詐宣導、交通守護一次到位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