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3 | 墨新聞

新光三越氣爆炸出工安黑洞!職災一年300死、逾1.4萬人失能…揭企業層層轉包避責真相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新光三越氣爆炸出工安黑洞!職災一年300死、逾1.4萬人失能…揭企業層層轉包避責真相


新光三越氣爆炸出工安黑洞!職災一年300死、逾1.4萬人失能…揭企業層層轉包避責真相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今年2月13日近午時分,矗立在台中台灣大道、去年營收超過258億元的「百貨店王」台中新光三越中港店,驚爆轟鳴,造成5人死亡,38人受傷。



這是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百貨公司公共安全事故,毫無疑問,它也是一樁重大的「職災意外」,職安環節哪裡出了問題?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苦笑:「新光三越爆炸案因為波及行人,被注意到了,但很諷刺的是,勞工墜落、工傷、死亡,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一兩件。」



根據職安署統計,去年台灣重大職災一共奪去了287條性命,每1.2天就有1人枉死。若再加上因為職災造成的永久全失能、永久部分失能、暫時全失能等傷害,單單去年,就有1萬4228人次。這個數字,還是雇主已通報的數字,如果再加上未依規定通報的黑數,數字不只如此。



放眼國際,台灣職災死亡千人率約千分之0.022,對比其他先進國家,台灣死亡率高於日本的千分之0.015、新加坡0.013,比起德國的0.007,更是3倍之多。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助理教授游逸駿以嚴峻的口吻說,那些在台灣各處拔地而起的豪宅、廠房,「每座都是凶宅。」



對應該負起責任的「老闆們」,因為有投保雇主責任險、團險等等商業保險,能分攤大半的和解金,影響微乎其微。



以去年12月,全聯福利中心位在台中大肚的生鮮處理廠倉儲發生的重大火災來說,惡火造成9人死亡、8人輕重傷。



在這項工程中,全聯是工程業主,承攬營建工程的則是互益營造,空調配管由新菱公司承包,再分包給紋禕工程行;當天,空調配管以氧乙炔切割樓地板作業,金屬切割火星掉落到地下室,地下室正在進行地板防水工程,現場存放有大量易燃的塗料和溶劑,火星引燃火勢快速蔓延,導致大量傷亡。



全聯個案中,各包商聯合承攬工程,但「混同作業,你管你的、我管我的。」前職安署長鄒子廉說,有包商要切割動火,卻完全沒讓其他包商知道,「平行、各自施工的部分,卻缺乏有效的協議機制。」毫無溝通的工作環境,導致的惡果顯而易見。



這樁工安事件,最終由空調公司派駐現場的負責人、工程行負責人和員工等5人,因涉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等罪嫌被起訴。



至於身為工程的「源頭」全聯,以及負責工程的互益營造,顯然可置身事外,就算需要支付賠償金,也就像被螞蟻叮咬罷了。



政府為避免工安意外發生,最依賴的外部稽核手段就是「勞檢」,然而,國內大小工程成千上萬,1000位左右勞檢員,再扣除負責勞動條件的勞檢員,職安衛生勞檢顯得人力稀薄。



勞檢工作吃力不討好,錢少事多不說,要實際深入營造業監督,難度也不小。前勞檢員翁詩瑋說:「我去營造工地巡檢,到了現場,保全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對講機。」他苦笑,現場師傅被通風報信後,馬上停下工作,避免被抓到毛病。



比起罰鍰,勞檢員最強的武器還是「喊停的權力」,勞檢員可以執行現場停工,停工對於業者、事業單位殺傷力遠大於罰鍰。然而,如同鄒子廉說的,「勞檢畢竟是外部稽核。」他嘆氣接著說:「但誰創造風險,誰就要管理。」最終企業主、營造廠是否能被課責、負起管理的責任,還是未來職安法規修法的重中之重。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7gfxvx)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8期)
新光三越氣爆炸出工安黑洞!職災一年300死、逾1.4萬人失能…揭企業層層轉包避責真相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新光三越氣爆炸出工安黑洞!職災一年300死、逾1.4萬人失能…揭企業層層轉包避責真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