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5° / 22° )
氣象
2025-05-01 | 墨新聞

宜鼎10年前發展AI「起點是這場對話」…董座親解如何從「做太早」變身輝達隊友?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宜鼎10年前發展AI「起點是這場對話」…董座親解如何從「做太早」變身輝達隊友?


宜鼎10年前發展AI「起點是這場對話」…董座親解如何從「做太早」變身輝達隊友?

今周刊/撰文‧王子承


雖然身為全球最大工業級固態硬碟品牌,其實,宜鼎早在10年前就布局AI,如今靠著邊緣AI完整產品線,成功轉型為系統服務商。



提到邊緣AI,你可能自然而然會想到研華、樺漢等台灣工業電腦廠,但全球最大工業級固態硬碟品牌宜鼎國際,看似與AI、電腦系統都搭不上邊,目前AI相關營收占比卻已超過23%。接受本刊專訪時,宜鼎董事長簡川勝聳聳肩說,「我根本不認為我們是記憶體模組廠,」他更樂觀預期,「這個(AI營收)比例還在增加,很快會超過3成。」



事實上,早在10年前,宜鼎就默默投注資源發展AI,起點,在於一場對話。



宜鼎2013年就投資邊緣AI業者安提,因此跨入工業電腦板卡市場;也因為安提與輝達的長期合作,很早就關注到AI浪潮



簡川勝回憶,「Joe(安提總經理羅智榮)2015年有一次跟我說, AI一定是未來趨勢。」不只安提將全力轉入AI,在那次對話中,羅智榮更向他建言,「宜鼎整個集團都應該跨入AI。」



當時,簡川勝也正好在思考工業電腦市場還有哪些成長機會,羅智榮的建議讓他頗受啟發,他認為宜鼎所在的工業電腦市場,遲早有一天也會大量被AI驅動,因此立刻召開會議、訂出計畫,「我們就是在白板上,把我們看到的未來畫出來。」



當時的工業電腦廠都在談智能化應用,簡川勝認為,AI服務需要大量數據作為基礎,宜鼎的第一步,就是從能夠產生數據、提供AI決策的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作為切入點,因此投資感測器、鏡頭模組、GPS技術,補足硬體缺口,並同步加強軟體開發能力,來蒐集足夠多的數據,並加以處理、分析。



從研發到後勤都要衝AI



不過,這場轉型並非易事,宜鼎以往所有的部門、產品線,都不曾與AI有過關聯,為了讓員工對AI有感,簡川勝在內部舉辦AIoT說故事大賽、AI Training(訓練)比賽,前者是讓業務熟悉新產品可應用在哪些場域、客戶在哪裡,後者則是員工組隊,透過現成的軟體工具、不需要寫程式,來發展AI應用。



除了生產線利用AI提升效率,就連財務、法務、總務等後勤部門也參與開發AI工具,應用在各自的領域,讓AI不再只是研發部門的事,可說是全公司總動員衝新事業。



至於第二步,就是透過投資不同技術及服務的方式,進一步掌握系統開發能力,「市場上很少有一家廠商,可以把模組、韌體、軟硬體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簡川勝驕傲地說。



這兩步做到位後,宜鼎不是單純賣記憶體模組,而是逐步轉型成系統服務供應商,鎖定工業電腦客戶、演算法業者,優先推廣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應用場域。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7hfuwy)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0期)
宜鼎10年前發展AI「起點是這場對話」…董座親解如何從「做太早」變身輝達隊友?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宜鼎10年前發展AI「起點是這場對話」…董座親解如何從「做太早」變身輝達隊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