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7° / 11° )
氣象
2024-09-26 | 民眾網

止痛藥非萬靈丹 感染「這個」無效

止痛藥非萬靈丹 感染「這個」無效

《圖說》葛齊醫師提醒,長期胃部不適應就醫治療,避免導致嚴重併發症或增加癌變的風險。〈臺北醫院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消化性潰瘍的盛行率約為10%,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約佔各半,許多人胃痛就吃成藥,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葛齊醫師表示,止痛藥非萬用藥,只吃止痛藥不僅無法治癒,潰瘍還會重覆發作且惡化。



葛齊醫師舉例說明,40歲的忙碌工程師吳先生,經常胃痛且靠吃成藥止痛及緩解,近期服藥已無法改善症狀,甚至開始解黑便,直至胃痛冒冷汗求診,發現胃部已有多處潰瘍,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併發胃出血。



據吳先生自述,平時早餐只有一杯黑咖啡,中餐晚餐時間及份量都不固定,經常久坐與超長工時,近期胃口變小、容易飽,且經常性胃痛、胃脹氣、嗝氣反胃,上腹還有灼熱感,這些都是胃潰瘍常見的症狀,而胃潰瘍的危險因子包含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抽菸喝酒、飲食習慣不良、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葛齊說明,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常容易產生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透過質子幫浦抑制劑抑制胃酸搭配幽門螺旋桿菌的殺菌藥物治療,以達到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及加快潰瘍癒合的目標。



此外,經向吳先生強調要配合調整生活型態及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否則可能造成治療效果不佳及幽門螺旋桿菌抗藥性增加,使先前治療前功盡棄,所幸服用藥物治療後,吳先生胃鏡追蹤狀況得到改善,不僅潰瘍癒合,且成功去除頑固難治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避免演變為胃癌的風險。



葛齊提醒,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確定診斷並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治療,且要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包含戒菸、戒酒,及避免慣性使用止痛藥物,多數病人在適當治療後都會明顯改善,甚至不需長期服藥。



曾有病人慣性吃止痛藥,拖到解黑便、劇烈腹痛、發燒等症狀才就醫,檢查發現已是胃出血、胃穿孔的腹部急症,未即時處理有可能併發嚴重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葛齊提醒,目前內視鏡檢查非常普及,可早期評估胃發炎的嚴重程度、診斷潰瘍,也能進一步切片確認有無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及同時檢查胃癌前兆,若有長期胃部不適,請勿吃止痛藥一直拖延,造成嚴重併發症或增加癌變的風險,即早發現、即早治療,才是改善症狀的最佳解方。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