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腳腫如「麵龜」 確診川崎病急救康復

病童就醫時出現連日高燒不退、手腳末端紅腫以及多形性皮疹等川崎症症狀。(圖/醫院提供2025.10.28)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一名2歲男童「和和」連日發燒不退,母親驚覺他手腳腫脹如「麵龜」、雙眼充血、嘴唇乾裂發紅,情緒焦躁異常,緊急就醫後竟確診為有猝死風險的急症「川崎病」。所幸醫師即時診斷並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治療,才讓孩子脫離險境、康復出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邱俊諫表示,病童到院後立刻抽血檢查,發現發炎指數、白血球與肝指數明顯升高,且有輕度貧血。進一步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出現「lose of tapering(末端無漸縮)」徵象,確診為「川崎病」,隨即施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並合併阿斯匹靈治療。經治療後兩天退燒,精神明顯好轉。
邱俊諫指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種侵犯兒童全身性血管的血管炎,最常影響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該病由日本醫師川崎富作於1967年首度發現,是亞洲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疾病之一。根據國內統計,每年每十萬名兒童中約有83人罹病,多發於冬季與初春。
他說,目前川崎病的確切致病原因尚未明確,學界普遍推測與免疫系統對感染性或環境因子的異常反應有關。臨床診斷除持續發燒5天以上外,還需符合以下五項特徵中至少四項:雙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紅腫(唇紅舌紅、草莓舌)、手腳末端紅腫、皮疹、單側頸部淋巴結腫大(>1.5公分)。
邱俊諫說,「和和」屬於不典型川崎病案例,雖症狀不完全,但因持續高燒與強烈發炎反應,醫療團隊仍高度懷疑並即時介入治療。若未能及時診斷,恐導致冠狀動脈瘤、血栓甚至猝死。
他強調,川崎病的黃金治療期為發病10天內施打免疫球蛋白,能大幅降低冠狀動脈病變風險至4%以下;若延誤治療,約有20%至25%的病童會出現冠狀動脈瘤。即使病童康復,因血管壁曾受損,仍應持續由兒童心臟科醫師定期追蹤。
邱俊諫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高燒不退、手腳紅腫、嘴唇乾裂或眼睛充血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切勿延誤治療時機,「越早發現、越能守住孩子的心臟健康」。
相關新聞
長者跌倒奪命排名第2 衛生局教防跌秘訣
長者就醫生命線 議員:梨山巴士終於直達市區
一人守千師生 台中校園護理人力吃緊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登場!高市府攜手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 規劃打造亞洲級金融創新示範場域
(47 分鐘前) -
不再只治標!郁仁診所院長黃仁智以麻醉科專業 攻克陳年疼痛與慢性失調根源
(1 小時前) -
南投頒發家長會長當選證書 期正向合作共好雙贏
(1 小時前) -
新北社福警政聯手 到宅向長者宣導防詐資訊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