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烘焙龍眼乾 二水鄉傳承三代仍堅持慢火手工

【創新聞 記者張溎壕/彰化報導】今年龍眼豐收,除了鮮食,許多業者也將龍眼烘乾成桂圓,彰化二水鄉果農茆朝鈞仍堅持古法,以龍眼木慢火烘焙龍眼乾,費時費工卻保留傳統風味,他說,以龍眼木慢火烘焙龍眼乾。雖然費時費工、汗水直流,但他說,這是對品質與傳承的承諾,也是對每位消費者的信用。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茆朝鈞家使用的焙灶是他父親早年親手打造的,焙灶形似烏龜,龍眼木在焙灶口外燃燒,熱氣再慢慢導入灶坑烘焙烏龜背上的龍眼。他說,夏季高溫加上灶檯火焰,讓人汗流浹背,也因此這種古法烘焙技術逐漸沒落。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走進茆家烘焙坊,四周堆滿平時收集的龍眼樹枝,細枝用於起火,粗枝則作為烘焙燃料。茆朝鈞透露,這項技藝自阿嬤時代就開始,再由父親傳給他,如今已傳承三代,超過六十年。父親去年過世後,今年正式由他接手。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茆朝鈞說,傳統古法烘焙龍眼乾,從鮮果到成品要花5到6天。期間每天都要盯著火候,還得幫龍眼「翻身」3到4次,確保下層不烤焦。他笑說:「每天一睜開眼,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先去翻龍眼。」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古法烘焙的第一步,是把成串的龍眼剪成一顆顆,光這步就要一天。接著把龍眼鋪在烏龜形焙灶上,龍眼木在灶口燃燒,熱氣慢慢滲入果實,慢火烘到外殼硬、果肉黑,桂圓才完成。茆朝鈞說,如果烘不夠乾,龍眼乾容易壞,香氣也跑不出來。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這是做信用,也是對古法的尊重。」他說,阿嬤時代就堅持用龍眼木慢火烘焙,父親再傳給他。他從小就在旁邊學,去年父親過世後,他正式接手,這手藝已傳三代、超過六十年。

▲二水鄉果農茆朝鈞堅持以古法慢火烘焙龍眼乾,讓桂圓香氣更濃。(記者張溎壕攝)
他還舉例,900斤鮮果烘焙後只剩350斤龍眼乾,三斤龍眼乾才能做出一斤桂圓肉。自家烘焙的桂圓不用冰箱也能放一年,如果怕潮,只要拿到太陽底下曬一下,就能乾爽又香。雖然古法烘焙費時又費力,夏天烘焙汗流浹背,但看著一顆顆龍眼慢慢變成香氣濃郁的桂圓,茆朝鈞說,心裡滿滿都是成就感:「這不只是食物,更是家的味道,也是三代人的故事。」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農業部農糧署舉辦國產香蕉行銷記者會活動
(54 分鐘前) -
法鼓山贈書義守大學 推動閱讀深化人文底蘊
(1 小時前) -
自備旅宿用品來臺南住宿抽好禮
(1 小時前) -
新竹榮服處推動「安心御老系統平台」 為榮民建構更完善照護網絡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