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式司法落實雲林 實現療癒與和解力量

【創新聞記者 陳雅琪/雲林 報導】為推廣修復式司法的核心理念,雲林地方檢察署於9月接連舉辦一系列專業教育訓練與影展活動,結合個案研討與跨署合作,深化第一線司法實務人員與民眾對修復式司法的理解與支持,展現司法制度「以人為本」的轉型努力。
9月16日,雲林地檢署首先舉辦「修復式司法個案研討教育訓練」,集結觀護人、修復促進者及榮譽觀護人等共15餘人參與。活動由資深督導廖怡婷律師主講,針對實務案例進行深入解析與引導,協助參與者在理論與實務間建立更強的連結,提升專業判斷與溝通技巧,進而強化處理修復案件時的敏感度與回應力。
接續於9月30日,由彰化地檢署發起、臺灣高等檢察署指導的「環台修復式司法影展」正式啟動,雲林地檢署作為首場舉辦單位,率先響應跨署合作。活動邀集來自士林、苗栗、臺中、橋頭及臺南等六地檢署代表共襄盛舉,現場超過60位修復促進者、司法實務人員與社會各界夥伴齊聚一堂,見證此一具體實踐修復式司法精神的歷史時刻。
活動播放《那些受傷的臉孔》紀錄片,該片為2024年「金馬影展 x 司法影展」的重點選映作品,透過真實故事呈現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創傷對話與和解歷程,深入描繪修復式司法在情感與倫理層面的影響力。影片放映後,由彰化地檢署臨床心理師蘇玟勻進行專業講評,帶領觀眾從心理層面剖析司法與人心之間的張力與可能性,引發現場深度省思與回響。
雲林地檢署張富鈞主任檢察官致詞表示,修復式司法不僅有助於化解案件糾紛與減輕司法負擔,更為當事人提供心靈療癒的空間與機會,是司法體系的重要補充。他強調,修復促進者在事件處理過程中扮演關鍵橋樑角色,是推動社會和解與再建的關鍵力量。
地檢署表示,此系列活動不僅提供專業對話的平台,更透過影像與故事觸動人心,讓更多人理解修復式司法的價值與必要性。未來,「環台修復列車」將持續行駛全臺各地,期望將修復式司法的種子播撒至社會每一角落,喚起更多公眾的共鳴與參與,實踐司法的人性溫度。(照片/雲林地檢署提供)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秀和苑攜手社區共慶中秋 長輩體驗美食、戲劇與手作樂趣
(1 小時前) -
「興安專案」陸軍8軍團田單營區新大樓啟用
(1 小時前) -
中秋連假高鐵台中站 烏日警分局加強交通疏導
(1 小時前) -
蔣萬安揭牌智慧電動車教學中心 投700萬培育綠能人才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