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替花蓮說話,文化替我們相遇——台韓之間最溫柔的距離
【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 台北報導】若把旅行比作一首詩,那花蓮便是其中最澄明的句子。杜甫曾言:「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而這一次——仁川與花蓮之間的距離,因一條航線縮短、因一場深度交流變得溫柔可及。韓國踩線團深度走訪花蓮,我貼身隨行韓國踩線團的四日,我彷彿看見兩座城市透過旅程彼此「理解」的瞬間。那不是禮貌性的點頭寒暄,而是一種 文化真正交會時的悸動。
▲欣綠農園石煮火鍋。(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海是第一位迎賓者──七星潭的風替花蓮說了第一句話
飛抵花蓮後,七星潭的風先替城市開口。海浪一層又一層,把太平洋獨有的湛藍推到腳邊。韓國旅遊KOL舉起手機的那刻,我聽見他們以母語輕嘆:這裡的顏色,太乾淨了。」若說台灣是山海交錯的島嶼,那花蓮就是那一筆最自在的藍。風吹起,像蘇軾在《定風波》裡寫的——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理想PAARK園區。(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這裡的海,有一種讓心安靜的力量。而從七星潭踏向鯉魚潭,步伐不自覺慢了下來。潭面在陽光下微晃,像是時間緩慢攪動的碧色湯匙。韓國旅行社代表悄悄說: 「這種寧靜,是旅客願意遠道而來的理由。」
▲瑞穗鄉農會超市。(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童心與文化的雙重奏——從美人魚秀到玉石雕磨
歡笑從遠處傳來時,我們正踏入遠雄海洋公園。美人魚實境秀讓所有人屏息片刻,水光在空氣中散開,像一瞬間所有童年記憶都被喚醒。看著韓國貴賓拼命快門、錄影、讚嘆,我突然明白: 花蓮的魅力不只壯闊,更有一種天真浪漫的治癒力。然而真正的文化深度,往往藏在一雙雙親手體驗的手裡。
▲手工麻糬DIY體驗。(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手工麻糬,是花蓮最樸實的甜香。當韓國KOL第一次揮起木槌捶打,糯米香氣四散,笑聲也跟著飛出去。文化交流有時不是語言,而是味覺的共享。如同《詩經》所言: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你給我一份體驗,我回你一份記憶,這樣的交換最動人。而豐田玉項鍊雕磨,是另一段安靜的深度。一塊石頭,經過耐心雕磨,成為唯一的作品。有人說: 「我會戴著回韓國,讓大家知道花蓮的美。」那句話的溫度,比任何宣傳語都真誠。
▲戶不閉chill chill海景餐廳。(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黃金溫泉的暖與柔──身體被接住的瞬間
氣候轉涼時,瑞穗的黃金溫泉成了一個意外的擁抱。富含鐵質的泉水呈現柔和的金色,浸入其中,所有人安靜下來。好像那些長途飛行、跨國奔波的疲倦,都在溫泉裡被溶解了。有人閉眼、有人輕嘆,像寫下一句靜止的俳句。晚餐端上石煮火鍋時,湯滾起來的聲音與香氣像點燃了山林的脈搏。這是原住民文化最質樸、最真誠的味道。加上眷村料理、在地農產與夜市小吃, 一整天的風味好像替花蓮寫了一篇屬於味蕾的散文。
▲立川漁場 摸蜆體驗。(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熱鬧的尾聲——夜市,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氣的笑容
花蓮的夜,被東大門夜市點亮。魷魚、烤玉米、剝皮辣椒香腸、炸蛋蔥油餅…… 這裡的煙火不是在天上,而是在料理台前升起的。韓國旅客吃到停不下來、拍到手機沒電,有人笑著說: 「要不是隔天要回去,我會把夜市整條吃完。」那笑聲,像是花蓮送出的最後告別禮物,也像是預告——我們會再見的。
▲遠雄海洋公園。(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跨越國境的深度合作——花蓮正被世界重新看見此次踩線團由 可依航空(Aero K)、HANA TOUR、VERY GOOD TOUR、YELLOW BALLOON TOUR、KKday韓國部門 等韓國指標旅行社共同組成,多位知名旅遊KOL全程紀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影片,都將成為花蓮走進韓國旅遊市場的線索。花蓮縣政府於 11 月 10 日 和 仁川觀光公社完成 MOU,未來將攜手推動:旅遊推廣、團客商品開發、青年交流、運動與戶外觀光、雙向文化行銷、花蓮,不僅在等待旅客,而是在主動向世界伸出手。
▲鍾華玉品 豐田玉磨玉體驗。(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19)
語末:山海之間,是理解與感恩的流動
這趟旅程,我看見韓國朋友第一次被花蓮感動的眼神;也看見花蓮用真心呈現自己的全部。山海給壯闊,文化給深度,溫泉給療癒,美食給溫度。而台韓之間的這段旅程,給了我們—— 理解、期盼與感恩。正如余光中寫的:「海風是鹽的手指,在岸上彈奏。」花蓮彈奏的,不只是海風,而是一份誠意。而當直航起飛、文化互通、旅人往返,我想,花蓮會成為更多人心底, 那個 「想再去一次的地方」。花蓮準備好了。世界,也正向花蓮靠近。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一起「分享與惜物」 11/22臺南藏金閣拍賣日登場
(2 小時前) -
內政部補助5.63億興建路網 改善民雄頭橋交通瓶頸 紓緩文化路車流 護童通學安全
(2 小時前) -
南巿府舉辦人民團體會務輔導教育訓練 強化在地團體會務能量
(2 小時前) -
確保不受土地開發造成淹水 南市舉辦水利法出流管制推廣教育訓練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