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高中-黑潮漂流 × 詩意壯遊——廖鴻基的大人版「自主學習計畫」點燃學子夢想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7號
業務聯絡:圖書館 周明蒨主任;25054269轉150;0953631603
新聞聯絡:秘書室 陳品璇秘書;25054269轉102;0921831901
【發稿日期:114年4月16日】
【主題:黑潮漂流×詩意壯遊——廖鴻基的大人版「自主學習計畫」點燃學子夢想】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舉行「大同講堂」專題演講,邀請到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為全校師生帶來一場以「黑潮漂流—航海與詩歌中的生命體悟」為主題的精彩講座。現場吸引200多位學生熱烈參與,展現本校師生們對於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所歷經的壯遊感到深厚興趣。
從臺灣島嶼以東、大洋以西的離岸12浬黑潮水域出發,經過八十七小時抵達蘇澳,流速為每小時三公里。這場名為「黑潮漂流101計畫」從命名來看別具意義:計畫使用了一個由九十九顆玻璃浮球支撐的方筏(浮動平臺),再加上一戒護船,總計一〇一個浮具,隨著黑潮漂流而行。這些浮具組成了一座漂浮於大洋上的臨時基地,而戒護船則在必要時啟動動力拖引,確保整個計畫能夠順利進行。這樣的設計展現了人類在黑潮之上不依賴現代船隻力量、而是以自然之力航行的深刻理念,也呼應了廖鴻基一貫的海洋精神。
這場壯遊,在高中生的眼裡彷彿是大人版的自主學習計畫。詩人自言一切的浪漫與壯志凌雲,看似天真衝動,然而一切從無至有,皆是他與團隊耗時一年以上的縝密規劃,從方筏的設計與安全措施到密集規律的體能訓練,為期三天的旅程,說長不長,但卻是危險重重且無前例可循的冒險。誠如廖鴻基先生所言,壯遊的本身不在時間的絕對長短,而是身與意志的實現,遠不止於率性而為的冒險,而是智慧與經驗的展現。從構想到實行,廖鴻基與團隊花了並非僅是天馬行空的作夢,而是四處奔走協商,無數次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當安全、法令、經費等問題成為重重關卡,處處考驗著他的決心與判斷。
「想要達成夢想,全宇宙的力量終會成就你」這場漂流的準備過程,廖鴻基身體力行地證明了中年後的冒險不再只是年少時的熱情,而是更為深思熟慮與踏實的堅持。過程中集結了許多貴人相助,他幽默地表示一切神秘的力量自己找上門來。某日,廖鴻基先生接到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林教授的合作邀請。林教授說明自己的研究計畫,希望能他研究的球背象鼻蟲搭載此次黑潮漂流計畫的方筏,以實驗性的方法測試翅膀已退化的球背象鼻蟲,是否能隨著黑潮使棲地擴展到更北方。球背象鼻蟲的食物主要是棋盤腳,棋盤腳種子是海漂植物,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亦即藉由觀察這些棋盤腳,可以知道其內部的球背象鼻蟲的幼蟲,經過黑潮的長途海漂是否仍存活。廖鴻基笑言,這不只是自己的漂流計畫,也是球背象鼻蟲的壯遊。
這個與海洋畫成等號的男人,在「黑潮漂流101計畫」中,帶著筆記本,在在熾熱的艷陽下,不畏浪潮起伏,伏在藍色保冰箱上,書寫著《黑潮漂流》 的初稿。隨著方筏隨波而行,筆記本的頁面逐漸填滿著黑潮中發生的大小事件,那是海上漂流的見證,也是詩人與大洋對話的深邃筆觸。從他筆下流洩出的字句,仿佛也隨著海流漂向遠方,述說著這場壯遊的點點滴滴。整場講座,師生們沉浸在藝術、科學與探險的跨界融合中,也為他在浪湧中專注書寫的態度感到佩服。廖鴻基先生以幽默而優雅的語言,搭配漂流時拍攝的照片與詩語連連的簡報,為聽眾展現出海洋的浩瀚與壯美。
講座尾聲,廖鴻基先生也分享了這次漂流後的心境轉變。他坦言,完成這項壯遊後,更加相信身體的極限可以不斷被突破,因此展開了赴日滑雪的計畫,並在這項全新挑戰中發現自己還有許多未曾探索的可能,這份堅持與勇氣,激勵了在場師生。更令人感動的的一段佳話,是這趟黑潮壯遊竟意外促成了一段的和解。當漂流團隊抵達花蓮港灣時,廖鴻基先生摯愛的女兒與計畫贊助者們搭乘賞鯨船前來會合,女兒特別從賞鯨船甲板上與廖鴻基先生牽起手,為父親的行動鼓勵喊話,女兒柔情的呼告成為父女間多年沉默與誤解的轉機。在花蓮港灣的見證下,他們終於冰釋前嫌,重新建立了親密的聯繫。如此真摯的生命經驗,讓師生們動容,生命旅途中的一切追尋,時而看作是逃離,然而最終卻也是回應生命中最珍貴的連結。
本次「大同講堂」不僅讓學生們從課本以外的面向深入了解廖鴻基先生的創作歷程,也啟發他們在學習與人生的道路上更有勇氣去探索未知。這場與海洋對話的詩意壯遊「黑潮漂流101計畫」,將成為許多大同學子心中難以忘懷的寶貴經驗。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5/3登場 音樂會、美食、市集、紀念品、鮪魚冰一次體驗
(7 小時前) -
中龍鋼鐵公司舉辦鋼結構耐震防災技術研討會
(7 小時前) -
西螺警分局擴大治安會議 警民攜手齊打詐
(7 小時前) -
張麗善出席中部地區企業座談會 攜手中部八縣市因應關稅挑戰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