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之道
發稿日期:114年5月1日
最新統計國人死於心血管病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人數,《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應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2年全球成人過重及肥胖人數由1990年的25%上升至43%;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到過重及肥胖標準依據;112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為國人死因第2名及第4名,且國人死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病人數計6萬8,000人,已超越癌症死亡人數5萬3,000人,健保每年「三高」相關疾病醫療支出高達1,700億元。
2025年5月5日是立夏的日子,立夏開始,晝長夜短,氣溫升高,容易使人心浮氣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
夏天因為炎熱的天氣而躲在冷氣房,或在戶外正中午進行激烈運動,大汗淋漓,兩者皆過猶不及;夏季養生應要「使氣得泄」,適度流汗排出身體裡的熱氣,流汗過多反而耗氣傷陰,建議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並在運動過後補充水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安青說,中醫認為「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根據陰陽五行五臟與五色的對應,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而心臟對應紅色,紅色入心,可以多補充紅色的食物;夏天流汗較多時,酸味食物具有收斂的特性,適當吃酸能預防流汗過多,生津止渴,夏天盛產的桑葚、紅西瓜、紅棗、番茄…等,都是養心好食材。
五月不只二十四節氣立夏,五月十一日便迎來母親節,緊接著是月底連假端午節,除了家人團聚及感恩意義,國人喜歡吃大餐慶祝,端午習俗美味的粽子更是不可少,每每大餐過後總是會因為不小心飲食過量,造成胃部飽脹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此時喝一杯山楂茶或仙楂餅,都能幫助消食除油解膩。
陳安青指出,山楂其實就是俗稱的仙楂,屬於薔薇科植物山里紅的乾燥果實,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三經,以中醫以形補形的概念,山楂中空與血管相似,因此有助血管運行,山楂能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加強燃脂和提高消化速度,中醫常用於治療胃病、心血管疾病。山楂最被熟悉是製成花形狀的仙楂糖,需注意若是甜度較高的山楂糖就不能吃太多,想達到消食化瘀的功效最好是山楂乾以熱水沖煮效果最好,胃酸過多、胃潰瘍或腸胃功能較弱的人,避免空腹或大量食用山楂,以免引起不適。
總統賴清德政府設下目標,2030年要達成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呼籲國民定期健康檢查掌握血脂狀況,降低罹患三高相關疾病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880方案」,提供30-39歲民眾每5年1次、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民眾善加利用,早發現異常、早期管理(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酯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內湖丙級中式麵食班 新住民學員用心學習
(4 小時前) -
高市府發佈最新人事 石慶豐任海洋局長
(5 小時前) -
助學子接軌職場 暨大徵才博覽會趣味登場
(5 小時前) -
創造善的循環 新竹榮服處、慈濟及榮眷梁女士共善合作
(5 小時前) -
「磐興寬悅」首案導入日本驪住全系列建材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