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7° )
氣象
2025-09-04 | 台北市政府

忽冷忽熱 小心「心」情不穩定 醫師提醒 心律不整症狀勿輕忽

發稿日期:114年9月4日


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盛行,台灣的天氣也隨之變化劇烈,氣溫忽高忽低,彷彿一日四季。這樣不穩定的氣候不僅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地罹患感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特別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注意心臟的健康。


研究顯示,當氣溫驟然下降或上升時,人體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會刺激交感神經變得更為活躍,進而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這些生理反應都可能成為誘發心律不整的導火線。此外,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加上常飲用含咖啡因的提神飲品,同樣會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以及年長者,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者,需要加倍留意。若您或身邊親友有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甚至眼前一黑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切勿輕忽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因為它們可能預示著更嚴重的心臟問題。


什麼是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並非單一疾病,而是泛指所有心跳過快(心搏過速)、過慢(心搏過緩)或不規則的異常情況。心臟是人體的馬達,其規律跳動是維持生命運轉的關鍵。當心臟的電氣傳導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心跳節奏失序,就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若長期忽略不治療,心律不整可能導致心臟功能逐漸衰竭,也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引發猝死。雖然大多數的心律不整可以透過藥物有效控制,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為藥物效果不佳、無法耐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如頭暈、疲勞等),導致病情反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心房顫動治療新選擇:台灣也引進更安全的PFA手術

除了藥物治療,心律不整也可經由「電燒手術」來治療。這種手術主要是透過導管,在心臟內部找出不正常放電的病灶,並利用熱能或冷凍能量將其破壞,藉此恢復心臟正常的電氣傳導路徑。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若藥物控制效果不理想,電燒手術便是一種重要的治療選項。


對於以往電燒手術治療較難以處理的心房顫動患者,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一種新型的「脈衝電場消融術」(Pulse Field Ablation, PFA)在今年也已經正式引進台灣,提供患者更安全的治療選擇。此技術利用高電壓脈衝,精準地針對心臟細胞進行消融,不會對周圍的神經、血管或食道等組織造成熱傷害,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提醒民眾:心律不整及早治療是關鍵

黃彥彰呼籲,心律不整的治療選擇多元,若您或身邊親友有相關症狀,請儘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透過詳細檢查與醫師評估,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