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泰北高中-泰北大教室—以影像閱讀世界,從視覺感受人性 2025世界新聞攝影展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中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私立泰北高中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240號
業務及新聞聯絡:林慧穎組長 (02)2882-5560分機295
【發稿日期:114年11月25日】
【主題:泰北大教室—以影像閱讀世界,從視覺感受人性2025世界新聞攝影展】
【臺北報導】 初冬午後,泰北國際雙語學校國中部七、八年級學生前往「玉溪有容基金會」,參觀一年一度的《2025世界新聞攝影展》。此活動為學校連續三年推動的特色課程「泰北大教室」系列之一,透過新聞攝影師的真實影像,引導學生以更開闊的視角理解全球社會脈動,培養觀察、思辨與同理的核心素養。

真實的凝視:從影像看見人性與世界
本屆展覽主題聚焦於「戰爭與政經動盪」及「氣候變遷」所延伸的「移民與難民」議題,展出作品自141個國家投稿中精選而出,具備高度的新聞紀實價值與人文深度。導覽專員以攝影師的現場經驗為引,協助學生理解影像背後的社會結構與事件脈絡。
當導覽專員介紹一張呈現亞馬遜河乾涸情景的作品時,一位學生驚訝地說道:「原來有些人為了生計,得把船扛到海裡去!」真實景象帶來的震撼,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環境變遷的迫切性。
導覽過程中,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分享觀察,從影像的細節反思世界議題。當導覽員問:「你覺得攝影師希望我們看見什麼?」有學生回答:「他想讓我們看到人失去家園時的無助。」短暫的沉默在展場蔓延,映照著學生進入深層理解的起點。
感受的回聲:從理解走向同理
參訪後,學生在學習單中寫下真摯回饋,例如:「看到因戰爭受傷的人,我覺得自己好幸福,要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就算我們一貧如洗,我們還是可以建立一個家。」、「照片讓人深入其境,腦中會浮現畫面。」及「文字看不出悲壯和無助,但照片可以。」等等,顯示影像已成為情感理解的媒介。
學生不僅理解議題,更開始以同理視角思考,他們在影像中讀到他人的生命,也重新凝視自己的生活,教育帶來的真實情感觸動。
教育的視野:以影像為課,讓世界走進學習
吳麗卿校長表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涵蓋價值的形塑。「透過影像的真實衝擊,學生會重新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並在感動中學會思辨與關懷,這是課本給不了的真實學習。」
董事長楊奕蘭指出,學校連續三年安排學生參訪《世界新聞攝影展》,目的在於透過影像教育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與人文厚度,「當孩子能在一張照片前停下來思考、反省,甚至產生想改變世界的一點意念,那便是教育最深刻的成果。」
讓世界成為教材:泰北大教室的教育實踐
「泰北大教室」系列課程以「世界即教材」為理念,讓學生透過真實情境學習,用影像閱讀世界、用思辨回應議題、用行動展現關懷。這堂沒有課本的課程,使學生以心觀看、以理解行動,在生命經驗中點亮對世界的關照。
泰北國際雙語學校將持續以多元學習場域深化學生的國際素養,培養具有同理心、批判能力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公民。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促進跨機關人才交流,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調任國際貿易署副署長
(1 小時前) -
中市府強化水域遊憩安全 分區管制、安全警示與海象資訊同步到位
(1 小時前) -
「這條河很神」 高史博推高屏溪流域 信仰故事特展
(1 小時前) -
體壇脈動 SPN 新聞網 替台灣體育留下影像史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