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青銀共生基地 舉辦青銀友善標章發表會與農產業MOU簽訂儀式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青銀共生基地辦農產業MOU簽訂儀式
為因應高齡人口快速增加,建構青銀共融的社會,雲林縣政府在斗南舊車站成立首座青銀共生基地,委託國立中正大學進駐經營管理,青銀共生基地20日舉辦青銀友善標章發表會與農產業MOU簽訂儀式,由共生基地營運長張佑在與智耕創新黃明發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雲林縣政府計畫處長李明岳參觀智耕創新研發的低鉀蔬菜系列
國立中正大學馮展華校長指出,中正大學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完成「青銀友善標章」指標建構,並與青銀共生基地共同發表青銀友善標章內涵。蔡榮婷副校長說明青銀友善標章指標的建構源於輔導產業因應高齡社會的經驗應運而生。
主要源起是從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李雅慧教授與張佑在營運長於2019年開始培訓樂齡食農講師,直到2021年進駐斗南青銀共生輔導食農產業以及雲林縣觀光工廠轉型,使產業得以優化軟硬體的環境與服務品質,提升在高齡社會中的競爭力。
中正大學詹盛如學務長指出,青銀友善標章透過9位學者專家,分別在高齡教育、數位學習、老人服務、工商經濟發展、照護產品設計、食品安全衛生、農業科技、政策規劃等聲譽卓著的專家學者,實施三回合的德懷術調查,最後得出「環境規劃」及「服務與商品設計」兩大層面,共24項指標,可用於協助產業符應超高齡社會之優化與轉型,使其貼近銀族群的消費需求,提升競爭力。
智耕創新的低鉀蔬菜系列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青銀共生基地藉由中正大學學術與研究資源的投入,發展出的青銀友善標章可以輔導本縣店家提升軟硬體的服務品質。謝淑亞副縣長與建設處長李俊興進一步說明,雲林縣已經委託青銀共生基地協助其觀光工廠與商圈店家轉型為青銀友善營業場所。計劃處李明岳處長陪伴與扶持青銀共生基地的發展,也對今日的活動給予高度肯定。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是青銀共生基地與所輔導的產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張佑在營運長提到,農產業鏈的串結是活化在地的重要因素。基地目前已將農產六級化產業進行串連,包括: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低鉀蔬菜的專利技術,由青銀共生基地輔導在地青農進行種植,並協助退休返鄉的中高齡者進行目標種植,進而學習農產品手作技術、協助返鄉者在地開設減糖烘焙廠,最後輔導退休返鄉進入農產業者,將產業在地生活化,青銀共生基地以高齡社會生活促進為核心,成為產學平台整合產銷符應消費市場需求。
更多新聞推薦
● 確診者可選擇住家裏嗎? 高市調整居家照護規定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新生兒篩檢黃金期 及早發現代謝異常 身心傷害有效預防
(2 小時前) -
健保署便民措施 縮短申請虛擬健保卡時間
(2 小時前) -
指揮中心今日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進行意見交流,綜合意見進行後續系統優化
(2 小時前) -
享受菊島的悠閒假期 從布袋開始 布袋港旅客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