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不用洪荒之力(二)選擇合適產品才能美夢成真
[房地王/胡兆陽報導]
失敗的人常抱怨「生不逢時」,不過很多原因卻是「時機」來了,這些人都沒有好好把握;成功的人則是在「對的時機,做了對的事情」,因為這樣就成功了一半。首購族買房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與其抱怨房價太高、一輩子買不起,不如把握此刻房市不景氣、建商讓利、央行降息的時機,更重要的是要挑個「適合自己」的產品,這樣就可以不費洪荒之力,就完成購屋美夢。 然而,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房子?就是不要好高騖遠、要買自己付得起的房子,如果用盡家庭一個月的收入才能買下的房子,那就不是適合自己的,也不是你應該買的房子。
▲哪些是適合自己的購屋條件?除了時機、地段之外,還包括房屋總價、坪數等項目。
舉例來說,台北市的家庭目前平均要不吃不喝、連續16.5年,才能買下一棟房子。以一個家庭月收入12萬元(年收入144萬元)計算,連續16.5年不吃不喝,最終可以累積出2,376萬元的房屋總價,而這2,376萬元大約就是台北市近年來平均一戶的實價登錄房價。
控制購屋總價
從以上的例子可知,一般的雙薪家庭要達到丈夫、妻子月薪都有6萬元,加起來才會有12萬元家庭總收入,這種高薪情況已經不易達成了,更何況還要連續16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子,可見最大的問題就是:根本不該把購屋的總價設定在這麼高的2,000多萬元。
▲對首購族而言,沒有買不起的房子,只有沒不起的總價。
如果把購屋的黃金地段條件稍為下修,用時間換取空間,改買外圍城市、有公共運輸交通可到達的區域,房價就能立馬下修30~50%,購屋圓夢的時程也就能跟著縮減30~50%了。
購屋別先想著增值
也有一些首購族買房子來自住,但是心中還想著日後賣房子時「房子要增值、要能賺錢」,於是捨棄「買得起、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房市蛋白區或重劃區,就是想砸大錢買蛋黃區,結果不是永遠存不到購屋自備款,就是咬牙買了、卻犠牲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以小換大、以遠換近」的購屋方式,已成為首購族圓夢的不二法門。
況且好的蛋白區或是重劃區也有房價增值的空間,所以首購族能不能成功買下第一棟房子,關鍵在於不必堅持要住在市區,應該要有「先求有,再求好」的觀念,一開始買不起3房30多坪的房子,就先買2房20多坪的,或甚至是1+1房(規劃為和室)15坪的房子也行;剛開始買不起新成屋的首購族,就先買中古屋來住。總之,初次購屋務必採取「以小換大、以遠換近、以舊換新」循序漸近的方式,這樣首購族不必用盡洪荒之力,也能完成購屋美夢。
最新房產新聞
-
都更改建找廠商競價可分回較多?
(12 小時前) -
三重都更鄰損傳因「施工基地過小」 國土署駁:施工安全才是重點
(13 小時前) -
劉培森:建築師善用AI工具下,須堅守這一點,避免誤認完整作品
(13 小時前) -
「整建維護」也是都更 台北市老公寓增設電梯補助案達百件
(1 天前) -
展望2025年商辦需求續強 租金繼續漲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