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基地缺一角成常態 專家:1坪換1坪時代已過去

文/朱福山
都更、改建之路漫長,許多屋主一等就是數十年,卻往往卡在少數不同意戶。今年稍早,南松山出現半月型的「都更孤島」,北市也有百億危老案因同樣情況而延宕。根據《住展》觀察,這種「缺一角」的基地現象,恐怕將成為未來居住的新常態。

盤點目前類似狀況的推案,線上銷售中的就包括『沐青』、『賦格對位』、『鄉林中山賦』、『杜拜藝術館』等案。過去這類「缺角基地」多見於素地難求的市中心,但如今現象已蔓延至外圍區域,同樣呈現不完整街廓的開發樣態。
這樣的現象,也反映出台灣都市更新進程中,土地所有權整合的高難度與時間成本,未來或將催生更多「拼圖式住宅」──即使缺一角,也不再等待。
尊重意願,基地可「缺一角」
台北市都更處長詹育齊指出,完整街廓雖能帶來最佳的公共效益,但都更涉及民眾財產權,尊重個人意願與權利價值仍是必須要重視的議題。
「都更案影響的是未來幾10年的都市空間,所有權人應了解自己的權利價值,1坪換1坪並非每個地方都可達到。」詹育齊強調,像目前的「7599方案」,其實是讓屋主重新認識土地的實際價值,思考要「整建」還是「重建」。
可建則留、不可建則納入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李擇仁表示,過去政府常要求基地「方正完整」,但現行做法更為彈性。
「除非那一塊屬於畸零地、無法單獨建築,否則現在都不會強制納入。」他說,這也意味著「釘子戶」不再是主要障礙,而是制度允許的結果。
若真出現「無法再建築」的小地塊,政府仍會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協助整合,讓地主能獲得樓地板面積或現金分配;但若屋主堅持不入、仍可單獨建築者,現行政策則尊重其選擇。「除非完全沒辦法使用,否則現在的政策傾向是尊重不強制。」李擇仁補充。
能動就動、不再等天上掉餡餅
過去屋主普遍抱持「1坪換1坪」的想法,期待能以最少出資換最大坪數,但市場環境早已不同,且誘因越來越透明、獎勵也有期限。隨著容積獎勵逐年遞減、落日條款將至,越早行動者越能掌握主動權。
李擇仁觀察,民眾對都更接受度明顯提高,許多原本缺角的案子,隨著施工進度與價值提升,反而有屋主回頭加入。「我們在板橋有個案例,基地原本缺好幾個角,但在開工後,那些住戶看見新建案真的蓋起來了,陸續都願意補進來,最後變成完整街廓。」他笑說,這類「回頭加入」的情況近年愈來愈多。

缺陷美不代表不美,不參與才最吃虧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國內房市「短空長多」,都更對建商與地主雙方仍具高度利益。特別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地主若對未來利益期望過高,常使整合卡關,導致基地不完整。
他指出:「這樣的狀態其實是雙輸,一方面不夠方正的建案價值會打折扣;另一方面,不參與整合的地主,因為物件與改建案格格不入,未來性不足、難增值之餘,甚至可能貶值。」
不過陳炳辰也強調,現代建築設計更為多元,即使基地不方正,仍可藉由產品定位與設計創意補強。例如信義區整合多年的『森業永春』雖基地不完美,仍創下單坪165萬元高價,甚至吸引知名企業買家。「缺陷美不代表不美,反而是不參與改建的地主,才最該為後況傷腦筋。」
不過隨著時間推進、建物逐漸老化,『森業永春』最具代表性的「釘子戶」也終於在去年進行外牆拉皮工程。翻新後的老屋外觀煥然一新,與重建案的建築立面幾乎融為一體,不僅修補了街廓的視覺缺口,也讓整體都市景觀更加完整,同時帶動周邊房價與環境價值同步提升。
都市新樣貌:拼圖式住宅時代來臨
專家認為,「缺一角」已不再是都更的失敗,而是城市更新進程中的常態。從整合困難到個案突破,城市正邁入「拼圖式住宅」時代——不同基地以不同步調更新,逐塊拼出城市新貌。
都更不是等來的,而是溝通與行動的結果。當制度透明化、誘因有限、成本上升,「不等了」的時代正式來臨。
延伸閱讀》
1坪換1坪,可行嗎?
從1坪換1坪,看都更的制度困境
與生命對賭的一場博弈 有房小白的老屋重建必備攻略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不等了,基地缺一角成常態 專家:1坪換1坪時代已過去 】
最新房產新聞
-
【包租代管 5.0 總整理】政府加碼!修繕補助最高 $1.5 萬,一文看懂社宅包租代管申請與優惠!
(8 小時前) -
颱風後看屋關鍵時機 房仲曝「衛生紙驗屋法」辨真偽
(12 小時前) -
屋主還在撐 房貸違約率首季微升至萬分之八
(16 小時前) -
後928檔期咕嚕咕嚕 衰退燈號未止血
(16 小時前) -
親子宅也可以很大人感!台中90坪透天別墅自然光影與個性灰一起優雅共舞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