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2-12 | 中央社

NASA與菲韓馬泰合作調查空氣品質 對抗亞洲空污

NASA與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及泰國合作,近日出動兩架研究飛機在各國蒐集空氣樣本,結合衛星資訊和地面空氣品質監測,調查各國空氣品質與污染情況,以對抗亞洲空污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阿姆斯壯飛行研究中心出動一架灣流III型(Gulfstream III)研究飛機和道格拉斯DC-8(Douglas DC-8)機載科學實驗室,於5日到14日在馬尼拉都會區和周邊地區蒐集空氣樣本。

作為亞洲空氣品質航空暨衛星調查(ASIA–AQ)的一部分,這兩架研究飛機後續將前往韓國、馬來西亞及泰國蒐集樣本,結合韓國環境部國立環境研究院(NIER)衛星的地球同步環境監測光譜儀(GEMS)和各國地面監測數據,以了解亞洲地區從太空到地球表面的空氣污染。

菲律賓環境暨天然資源部(DENR)近日開放媒體採訪這項調查執行情況。

NASA對流層成分專案經理勒夫(Barry L. Lefer)指出,要防治空氣污染必須先了解3件事,首先是污染源,其次是風如何使污染物移動,即氣象狀態,第三是觀察過程中產生細懸浮微粒的化學反應。

他表示,因此調查數據可以幫助預測隔天的空氣品質,以及配合行政措施,降低特定來源空氣污染後,再透過數據了解此行政措施是否能成功減少空污。

NASA飛行員費爾普斯(Tracy Glen Phelps)告訴中央社,道格拉斯DC-8機載科學實驗室的任務是對從地面到1萬英尺的空氣進行低空大氣採樣,以了解大氣組成成分。

他指出,低空飛行的困難在於可能會撞上比較多東西,「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功課並研究所有地形、所有大樓、所有建築物及所有不同的空域,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飛」。

參與計畫的馬尼拉天文台空氣品質動力實驗室研究科學家康巴里薩(Maria Obiminda Cambaliza)說,全球每年約有700萬人因空氣污染身亡,其中1/3的死者來自亞洲;在菲律賓,每10萬人中有100人因此身亡,由此可見這項調查的重要性。

她指出,馬尼拉天文台自2000年開始監測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透過環境暨天然資源部有效的行政措施,「我很高興能告訴大家,這項數據實際上呈下降趨勢」,希望藉由亞洲空氣品質航空暨衛星調查,對菲律賓空污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對抗空氣污染。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