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 中央社
法國核融合實驗新紀錄 電漿維持超過22分鐘
法國科學家今天宣布,在核融合研究的漫漫長路上立下「關鍵里程碑」,成功維持超高溫電漿超過22分鐘,創下世界新紀錄。
法新社報導,世人寄予厚望的核融合技術,可望在未來為全球提供乾淨、安全且幾乎用之不竭的能源。但這個科學界的終極目標,數十年來在技術上總是遙不可及。
核融合的原理,是重現恆星內部產生能量的過程,使兩個原子核發生聚合作用。相反地,現有的核電廠則是使用核分裂技術,透過分裂原子來釋放能量。
核融合的過程,需要在超過1億℃的超高溫下,產生並維持電漿。然而,電漿這種熾熱的帶電氣體,狀態容易變得不穩定,可能導致能量流失,進而限制未來核融合反應爐的運作效率。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在聲明中表示,位於南法的WEST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2月12日成功將電漿狀態維持長達1337秒(超過22分鐘)。
負責運作托克瑪克裝置的CEA指出,這次實驗成果「打破」中國上個月的紀錄,足足超過了25%。
CEA基礎研究主管艾提昂芙荷(Anne-Isabelle Etienvre)向法新社表示,成功維持電漿這麼久,證明研究團隊「能控制電漿的產生,也能維持其穩定狀態」。
然而,她也強調,熱核融合技術仍有諸多「技術壁壘」需要克服,才能達到「產生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
根據CEA的說法,WEST團隊接下來一個月將持續挑戰更長時間的電漿維持目標,甚至「累計達數小時」,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溫度。
法新社報導,世人寄予厚望的核融合技術,可望在未來為全球提供乾淨、安全且幾乎用之不竭的能源。但這個科學界的終極目標,數十年來在技術上總是遙不可及。
核融合的原理,是重現恆星內部產生能量的過程,使兩個原子核發生聚合作用。相反地,現有的核電廠則是使用核分裂技術,透過分裂原子來釋放能量。
核融合的過程,需要在超過1億℃的超高溫下,產生並維持電漿。然而,電漿這種熾熱的帶電氣體,狀態容易變得不穩定,可能導致能量流失,進而限制未來核融合反應爐的運作效率。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在聲明中表示,位於南法的WEST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2月12日成功將電漿狀態維持長達1337秒(超過22分鐘)。
負責運作托克瑪克裝置的CEA指出,這次實驗成果「打破」中國上個月的紀錄,足足超過了25%。
CEA基礎研究主管艾提昂芙荷(Anne-Isabelle Etienvre)向法新社表示,成功維持電漿這麼久,證明研究團隊「能控制電漿的產生,也能維持其穩定狀態」。
然而,她也強調,熱核融合技術仍有諸多「技術壁壘」需要克服,才能達到「產生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
根據CEA的說法,WEST團隊接下來一個月將持續挑戰更長時間的電漿維持目標,甚至「累計達數小時」,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溫度。
最新科技新聞
-
-
凱擘大寬頻A1 Box陪全家人連假狂追劇 最新OTT片單好評上線
(12 小時前) -
統一資訊首度成立企業加速器,攜手領濤公司招募新創團隊以 AI 主題打造企業生態系,創造企業、新創與產業三贏!
(13 小時前) -
《Hit AI & Blockchain》立法委員黃珊珊:台灣很努力要往前走,但法律沒辦法跟上科技的進步
(14 小時前) -
《Hit AI & Blockchain》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 創辦人暨董事長 彭云嫻:RWA身為WEB 3新金融的一份子,有助於提升資產市場流動性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