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7 | 中央社

韋伯望遠鏡發現系外行星生命跡象 迄今最有力證據

科學家運用韋伯望遠鏡,在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層探測到地球上僅由生物過程產生的氣體的化學指紋,他們說,這是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生命迄今最有力的「跡象」,但也有人表示質疑。

法新社報導,科學界一直激烈爭論,距離我們124光年、位於獅子座的K2-18b行星,是否是能容納微生物生命的海洋世界。

英美研究小組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在K2-18b大氣層中發現兩種化學物質的跡象;這兩種化學物質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顯示存在外星生命的「生物特徵」。

在地球上,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這兩種化學物質僅由生命產生,大多是由被稱為浮游植物的微小海洋藻類製造。

研究人員強調需要謹慎,還說需要更多觀察來確認,他們也不會宣布明確的發現。

但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馬都蘇漢(Nikku Madhusudhan)認為,這項發現的影響可能相當巨大。研究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馬都蘇漢在記者會上說:「我們目前發現的是,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物活動的跡象。坦白講,我認為這是我們看到最接近與生命相關的特徵。」

但外部專家指出,先前有關這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存在爭議,還說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透過未知方式產生,與生命無關。

質量是地球8倍多、體積是地球2.5倍的K2-18b,是一顆罕見的系外行星,繞著其恆星運行的軌道位於「適居帶」(Goldilocks Zone)內。

這意味著,這顆行星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適合擁有液態水,而液態水被認為是生命最重要的成分。

2023年,韋伯望遠鏡在K2-18b的大氣中探測到甲烷和二氧化碳,這是首次在適居帶的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此類碳基分子。

韋伯望遠鏡還探測到DMS的微弱訊號,天文學家因此在一年前再次將韋伯望遠鏡轉向這顆行星,而這次使用的是其中的紅外線儀器,探測不同波長的光。

他們發現這些化學物質的強烈跡象,儘管仍遠低於科學家尋求具統計重要性的5 sigma的門檻。即使結果得到證實,也不一定意味那顆行星上存在生命。

去年,科學家在一顆彗星上發現DMS的痕跡,顯示這種化學物質可以透過非有機方式產生。

但馬都蘇漢表示,在K2-18b上觀測到的化學物質濃度,似乎比地球上的濃度高出數千倍,強烈暗示其來源可能是生物活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