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5 | 中央社
買碳權抵排放設10%上限 日本盼企業落實減排
日本政府將在2026年度正式實施碳排放量交易(碳交易)制度,並在本週決定擬限制購買碳權的上限為排放量的10%,希望促進企業減少排放。日本政府未來將評估下調這個上限。
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企業或組織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抵銷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淨零排放。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經產省在本月2日首度召開的相關專家會議公布上述計畫。
由於購買碳權就可被視為抵換碳排,可能降低企業積極落實真正的減排意願,美國與韓國等國有鑑於此,設有約5%到10%的購買上限。
關於碳交易,日本政府每年度將分配碳排上限額度給約300到400間公司。企業的排放量若超出配額,可向其他公司購買多餘額度,此外也可選擇支付罰款。
碳權抵換積分是透過採用節能設備、造林等方式產出並取得認證後在碳市場販售,包含由日本國家認證的碳信用(J-Credit)以及「聯合抵換額度機制」(又稱聯合碳信用機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等。
JCM制度為企業等機構透過提供開發中國家減碳技術與資金等資源,把部分減排量納入己方減排實績。
日本國會今年5月通過「GX(綠色轉型)推動法」(GX進法)修正案,決定正式導入碳交易,並規定日本國內碳排達每年10萬公噸以上的企業,2026年度起有義務參與。而這些企業大多是鋼鐵、石油、汽車、化學等排放量大的大型公司。
經產省預計約在本年度尾聲,彙整訂定配額的標準、配額交易價格的上限與下限等細節。
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企業或組織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抵銷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淨零排放。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經產省在本月2日首度召開的相關專家會議公布上述計畫。
由於購買碳權就可被視為抵換碳排,可能降低企業積極落實真正的減排意願,美國與韓國等國有鑑於此,設有約5%到10%的購買上限。
關於碳交易,日本政府每年度將分配碳排上限額度給約300到400間公司。企業的排放量若超出配額,可向其他公司購買多餘額度,此外也可選擇支付罰款。
碳權抵換積分是透過採用節能設備、造林等方式產出並取得認證後在碳市場販售,包含由日本國家認證的碳信用(J-Credit)以及「聯合抵換額度機制」(又稱聯合碳信用機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等。
JCM制度為企業等機構透過提供開發中國家減碳技術與資金等資源,把部分減排量納入己方減排實績。
日本國會今年5月通過「GX(綠色轉型)推動法」(GX進法)修正案,決定正式導入碳交易,並規定日本國內碳排達每年10萬公噸以上的企業,2026年度起有義務參與。而這些企業大多是鋼鐵、石油、汽車、化學等排放量大的大型公司。
經產省預計約在本年度尾聲,彙整訂定配額的標準、配額交易價格的上限與下限等細節。
最新科技新聞
-
燦坤與消費者「交心」 10月17日至21日獨家推「Panasonic國際交心日」
(7 小時前) -
Sasken與VicOne攜手打造端到端車用資安解決方案 強化全球車廠與一階供應商的車載與車隊資安防護
(7 小時前) -
經濟部70億打造產業競爭力輔導團 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訂單、金流不斷鏈,人才、技術再升級」,協助企業打贏國際競爭硬仗
(12 小時前) -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各工商協會將全力配合政府政策,讓台灣產業繼續成為經濟穩定的堅實後盾,共同為台灣經濟發展努力
(13 小時前) -
台灣電路板展22日登場 鏈結半導體聚焦AI浪潮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