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太依賴AI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當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人才競相讓科技更像人類思考時,伊隆大學(E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卻提出了相反的問題: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人類的思考方式?
答案伴隨著一個嚴峻的警告:許多技術專家擔心人工智慧會使人類的核心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深度思考變得更差。「我擔心雖然越來越多的少數人將受益於這些工具,但大多數人將繼續將自主權、創造力、決策權和其他重要技能拱手讓給這些仍然原始的人工智能。」未來學家約翰·斯馬特在該大學近 300 頁的報告《人類的未來》中寫道。
這些擔憂出現在加速人工智慧開發和應用的持續競賽中,這場競賽已經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同時也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懷疑和支持。科技巨頭們堅信人工智慧將改變我們做事的方式,包括工作、交流、搜尋資訊而Google、微軟和 Meta 等公司正在競相打造能夠代表人類執行任務的「人工智慧代理」。但專家在報告中警告說,這樣的進步可能會導致人們未來過度依賴人工智慧。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人工智慧的普及已經引發了人們對人類如何適應這股最新科技浪潮的重大疑問,包括它是否會導致失業或危險的錯誤訊息。伊隆大學的報告進一步質疑了科技巨頭的承諾,即人工智慧的價值在於自動化機械的、瑣碎的任務,以便人類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複雜、創造性的追求。
超過 6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未來 10 年人工智慧將以「深刻而有意義」或「根本性、革命性」的方式改變人類的能力。有一半的人表示,他們預期人工智慧將為人類帶來同等程度的改變,既有好的,也有壞的,而 23% 的人表示,改變主要會是壞的。只有 16% 的人表示變化將主要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其餘的人表示他們不知道或預計總體上不會有什麼變化。
受訪者也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慧將對人類的12種特徵造成「大多是負面的」變化,包括社交和情緒智商、深入思考的能力和意願、同理心、道德判斷的應用和心理健康。
報告稱,如果人們為了方便而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來幫助完成研究和建立關係等任務,那麼人類在這些領域的能力可能會下降。研究人員寫道,這些技能和其他關鍵技能的下降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產生令人不安的影響,例如「加劇兩極化、擴大不平等和削弱人類能動性」。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科技新聞
-
-
專為小資與入門創作者打造!NVIDIA RTX 5060 Ti於16日晚間首批限量開售
(5 小時前) -
說改就改的川普關稅怎麼解?童子賢:台灣有面對變局的底氣、美國也不代表全世界
(5 小時前) -
中信銀攜手SAP、IBM 推數位化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6 小時前) -
AI基本法公聽會!專家籲建立繁中語言模型、國家級資料庫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