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壓力與倦怠,企業的解方竟然是「志工服務」?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在英國,工作壓力已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根據英國人力資源協會(CIPD)的《健康與福祉報告》,有76%的工作場所曾出現與壓力相關的缺勤情況。不僅如此,員工的「工作倦怠」問題也同樣令人憂心。根據2024年蓋洛普報告,全球僅有23%的員工對工作充滿投入,而在英國,這個比例甚至只有10%。
面對這樣的低參與、高壓力職場現況,有一位執行長提出了獨特的解方:志工服務。
不過,這並不是叫員工無償加班,而是讓他們將部分時間投入社會服務與社區活動。這些被稱為「微行動」(micro actions)的公益參與,不但能讓員工感到更有意義與成就感,也有助於提升生產力與整體幸福感。而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願意支持員工這麼做的雇主。
工作與公益之間的斷裂
Sanjay Lobo是企業志工服務平台OnHand的執行長。這款App成立於2019年,但其實他對公益的熱情可以追溯得更早。在他的職涯中,曾多次參與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包括組織志工旅程與參與環保專案。
其中一次經驗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一家合作企業資助五位員工前往獅子山共和國,參加一場慈善馬拉松。這段經歷不僅讓這些員工親身接觸到全然不同的生活樣貌,也讓他們重新思考人生方向,幾乎所有人回國後都選擇離職,投入其他更有意義的工作。
雖然這並不是企業志工的最佳「宣傳範例」,卻讓Lobo意識到工作與公益之間的巨大落差。他開始思索:是否有可能讓兩者連結起來?
靈感來自父親,一個連結志工與長者的App
幾年後,Lobo住在布萊頓,而他的年邁父親則獨居在倫敦。隨著年齡增長,父親開始需要他人協助採買與日常瑣事。儘管英國已有許多如Age UK這樣的公益組織,專門幫助長者,但這些組織經常面臨志工人手不足的問題。
Lobo因此靈機一動,開發了一款「類似Tinder」的志工媒合App。透過OnHand,使用者可以像配對交友一樣,快速找到需要幫助的長者,進行日常協助。
雖然這個B2C模式逐漸吸引一些使用者,但成長速度仍無法支撐一個風險資本支持的商業模式。直到疫情來襲,一切才出現轉機。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企業主動找上門,志工變成員工參與的新工具
新冠疫情期間,遠距工作成為常態,許多弱勢群體卻因無法外出而更加需要協助。此時,一些企業主動聯繫Lobo,希望他們能協助提升員工的參與感與歸屬感,並強化團隊連結。OnHand因此開始推動B2B商業模式,與企業合作,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服務。
第一年,OnHand便簽下10家試點企業,隔年則成長至100家。至今,他們的合作對象已包含Flutter(線上博弈公司)、《電訊報》(The Telegraph)、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與荷蘭銀行巨頭ABN Amro等國際企業。
員工為何不再對工作投入?
根據蓋洛普報告,僅有10%的英國員工對工作充滿投入。所謂「工作投入」,指的是員工對工作的參與度與熱情。這不只是為了升遷或薪水,而是來自內在的滿足感——被重視、有成長機會、以及能做出貢獻。
但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僅僅依靠「公司成長」、「創造利潤」這類傳統目標,已無法激勵現代員工。「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因為公司賺大錢而感到滿足,因為他們甚至連房租都快付不出來,更別提買房了,」Lobo說。
對Lobo而言,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參與,正是找回「工作的意義」的重要途徑。而這不只是理想,更能實際提升生產力。「如果你能透過志工服務讓員工找到意義,他們就會變得更投入、更有動力。」
志工服務的力量:數據支持的幸福感
OnHand曾針對用戶進行調查,詢問志工服務是否讓他們對工作更投入。結果顯示,只有20%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因為參與志工而變得更積極、對公司更有認同感。
然而,許多企業雖然提供帶薪志工時數,真正使用的人卻不多。要如何提高參與率?Lobo認為關鍵是「以身作則」。他不僅推動內部「好事獎」(Good Stuff Awards),獎勵積極參與的員工,也親自參與各類公益行動,包括成為慈善組織的董事與推動永續專案。
其實,志工服務的形式多樣,不一定要長時間或大規模。無論是幫鄰居遛狗、擔任臨時導師、或是參加團隊性的公益日,只要付出一點點時間與心力,都能帶來正面的影響。
「每一個志工行動,無論多小,都會讓你感覺良好,」Lobo說。
而這不僅是主觀感受,更有研究支持。牛津大學的社會學者William Fleming針對英國250家公司、約5萬名員工進行研究,發現志工服務是唯一能顯著提升員工幸福感的職場健康措施。「我們分析了多種介入方式,只有志工參與顯示出明確的幸福感提升,」他指出。
讓志工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員工幸福與投入感比以往更加重要。透過志工服務,不僅能改善員工的心理健康,也能提升企業文化與生產效率。既然一項簡單的「付出」行為就能帶來這麼多正面影響,企業還有理由拒絕嗎?
資料來源:https://fortune.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科技新聞
-
台灣能源不足如何支應AI算力中心?戴爾提「永續資料儲存」5大優勢
(19 小時前) -
真的再見了!LG手機「6月30日全面終止更新」 服務31年正式走入歷史
(20 小時前) -
兼獲ICVCM與Verra認可 西非1碳權專案達新標竿
(21 小時前) -
IG限動儲存按鈕消失? iPhone用戶趕快更新解決問題
(1 天前) -
藍牙耳機掉入飛機座椅 為了飛安直接停飛拆椅子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