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6° )
氣象
2025-05-20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從叫車到「微型公車」:Uber重新定義共享出行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美國叫車服務巨擘 Uber 於2025年5月舉行的「Go-Get」產品發表會上,宣布推出一項全新的共享乘車選項——「Route Share(路線共乘)」。這項服務被形容為「稍貴的公車,但比 UberX 更便宜」,旨在因應目前經濟不確定性與生活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提供用戶一種更實惠的交通選擇。


「Route Share」是什麼?


「Route Share」本質上是一種沿固定路線運行的共乘服務。這項新服務會在上下班尖峰時段每20分鐘一班,乘客可與最多兩位其他乘客共享車程,沿著設定好的路線行駛,中途不會繞路。根據 Uber 首席產品官 Sachin Kansal 的說法,這是 Uber 目前最具經濟效益的乘車選項之一。


以紐約市為例,從上西城(Upper West Side)到下東城(Lower East Side)一段 UberX 的車程約需38美元,而使用 Route Share 可能只需19美元,等於打了對折。而紐約市大眾交通運輸(MTA)公車的票價約為2.9美元,雖然更便宜,但 Uber 強調 Route Share 提供的是更高品質、無需轉乘且更有彈性的選項。


Kansal 表示:「我可能需要多走一點路、多等一下車,但我省下來的錢是值得的。而且整體流程更可預測、更安全、更舒適。」


為什麼 Uber 推出這項服務?


Uber 執行長 Dara Khosrowshahi 在發表會上表示,考量到當前經濟局勢的不穩定性,公司必須設計出以人為本的產品。「有許多人正在擔心自己的工作,也在精打細算他們的預算。我們的目標是讓事情變得更容易、更有預期性,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的生活更負擔得起。」


Khosrowshahi 強調,Uber 在持續優化服務體驗的同時,也致力於減輕用戶面對價格上漲的壓力,讓乘車這件事變得不再昂貴,甚至更貼近民生需求。



從叫車到「微型公車」:Uber重新定義共享出行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Route Share」將在哪些城市推出?


根據 Uber 發言人表示,這項服務將會率先在七大城市上線,包括:紐約市、舊金山、芝加哥、費城、達拉斯、波士頓與巴爾的摩,之後再逐步擴展至更多城市。


這項服務的推出,實際上是延續了 Uber 於2024年底在紐約所推出的「機場接駁車」服務。該接駁車從曼哈頓、布魯克林等地發車,載客前往拉瓜迪亞(LaGuardia)或甘迺迪國際機場(JFK),單程票價最多25美元,深受通勤族與旅客的歡迎。根據 Uber 表示,這項接駁服務在尖峰時段經常客滿,也已拓展多條路線,預計很快將在亞特蘭大等地上線。


除了 Route Share,Uber 還公布哪些省錢功能?


除了 Route Share,Uber 還推出一系列與價格管理與優惠有關的新功能,旨在幫助用戶以更合理的價格進行通勤與消費:


1.「Price Lock Pass」價格鎖定方案


這是一項訂閱功能,每月收費2.99美元,用戶可預先鎖定特定路線的價格,避免因天氣、交通或施工導致的價格飆升。Uber 表示,這可為乘客每月節省最多達50美元。


特別的是,即使鎖定的價格之後下降,用戶也能享有較低價格——也就是「只會賺,不會虧」。


2.「Prepaid Pass」預付搭乘優惠


此功能允許用戶預購5至20次的搭乘次數,預付金額越高,所獲得的折扣越大。這項策略類似儲值制車票,對於經常乘車的用戶尤其實用。


3.自動駕駛共乘:洛杉磯限定上線


Uber 也預告,2026年將在洛杉磯推出基於 Volkswagen Buzz ID 電動復古車款的自動駕駛共乘服務。這是 Uber 與 Volkswagen 合作的產物,集電動化、自動化與共乘三大趨勢於一身,代表 Uber 邁向未來智慧運輸的下一步。


Uber Eats:也要幫你省


在餐飲外送方面,Uber Eats 也推出「Savings Slider」功能,讓用戶在 Uber App 上比較相同商品在不同商店或同店其他商品的價格差異,幫助用戶做出最省錢的選擇。


此外,Uber 也宣布與訂位平台 OpenTable 合作,推出「Dine Out」新功能,讓用戶能在 App 內一鍵預訂餐廳並預約一趟折扣叫車,整合「吃飯+交通」的消費體驗。


傳統與創新的融合:Uber重新詮釋「公車」概念?


有趣的是,這類近似「小型公車」或「機場接駁車」的共乘模式讓不少人調侃 Uber 是「重新發明公車」。


一位使用者在 Threads 上諷刺表示:「我們成功了!這位曾經要顛覆大眾運輸的創新者,最終發明了一輛……公車。」


對此,Uber 並未迴避批評。Sachin Kansal 在發表會上也坦言,像 Route Share 這種概念早在人類還在騎馬時就已經出現。他甚至在簡報中放上馬車的圖片作為比喻。但他強調,Uber 並不打算取代大眾運輸,而是做為一種有科技加值的輔助選擇。「我們的系統更安全、更可靠、更舒適,並保留了 Uber 特有的數位科技體驗。」


擴展願景:用科技重塑通勤與生活方式


Uber 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透過 AI 與數據優化交通體驗。例如即將推出的「Commute Alerts」功能,會根據用戶的通勤習慣與交通情況,主動推播通知,建議何時叫車,提升便利性與效率。


Kansal 表示,這些功能都是 Uber 實現其願景的一部分,即幫助減少個人對車輛擁有的依賴。他強調:「我們的訊息非常清楚:我們聽到了用戶的聲音,我們致力於讓你的生活更簡單、更輕鬆,也更可負擔。」


小結:科技公司也能帶來公共價值?


Uber 此次發布的一系列功能,其實反映出一種新趨勢——當傳統公共運輸在某些地區因預算與系統問題無法進一步優化時,科技企業開始扮演補位甚至創新的角色。


儘管「Uber化的公車」或許無法完全取代大眾交通工具,但對於不便搭乘公車、生活在交通死角或希望有更可預期選項的用戶來說,「Route Share」無疑是一項兼具經濟效益與靈活性的創新解方。


未來 Uber 如何在創新與公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仍值得觀察。但就目前而言,它正走在「讓出行變得更簡單且更實惠」的路上 這不正是公共交通的初衷嗎?


資料來源:https://www.inc.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