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組裝手機的難處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美國製造的手機並不新鮮,2013年當時的手機大廠摩托羅拉就曾經這樣做。它們當時試圖憑藉著「美國製造」四個字,在蘋果和三星主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搶佔更大的市場大餅。
當時,的確有一部分客戶會因為在美國製造的手機而買單,摩托羅拉前執行長、企業軟體服務供應商Freshworks現任執行長丹尼斯·伍德賽德(Dennis Woodside)說,不過這個努力並沒有持續太久。
隔年,摩托羅拉關閉了位於德州的工廠,並放棄了手機在國內組裝的念頭。伍德賽德的經歷凸顯了為什麼許多科技產品只能在亞洲和南美組裝的事實。靠近關鍵供應商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真正使智慧型手機生產在美國本土化變得如此困難的是必要技能的缺口以及工廠崗位的填補困難。
但現在美國總統正向蘋果和三星施壓,要求它們在美國生產行動設備,否則將面臨關稅。除非兩大經濟強國達成協議或延期,否則美國將於8月12日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中國是許多電子產品的組裝地。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對美出口國,將在8月7日新稅率生效時面臨25%的關稅。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伍德賽德對任何試圖在美國生產智慧型手機的公司都有建議:不要低估找到合適的技術工人並留住他們的困難。他說:你必須對員工有非常強大的信念主張,你必須深思熟慮地運用自動化技術,並對所有經濟因素都瞭如指掌,以確保最終在市場上具有價格競爭力。
伍德賽德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培訓和留住員工。員工有很多其他選擇,例如零售或餐飲服務,這使得吸引和留住員工變得非常困難。同時,工作的特殊性也使情況更加困難。「手機零件可能有幾百個,而且它們非常小。」伍德賽德說道,並將其比作「超小型樂高積木」。他說:「「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在美國,大多數人根本不習慣這種工作,我們必須對人員進行特定類型的工作培訓。」他說。
伍德賽德的經驗觸及了那些關注貿易和製造業的人士所熟知的一個現實:美國正面臨技能和需求短缺的問題,這使得工廠崗位或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本土生產難以填補。
伍德賽德提醒那些考慮在美國生產電子產品的公司,要仔細考慮是否能找到具備所需技能的合適員工。「了解你所生產產品的性質,並思考…『我們是否必須對員工進行全面培訓,讓他們了解這個特定的產品?』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他說。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科技新聞
-
-
迎戰資訊隨取 AI 時代!OneAD 推出 Agentic AI 平台,實踐 AI 廣告腦全藍圖
(8 小時前) -
科勝科技攜手 AVEVA 打造智慧廠務平台 助力台廠實現卓越營運
(8 小時前) -
發展氫能巴士,建構智慧綠色交通 商研院與氫谷動能今簽署合作協議書
(9 小時前) -
特斯拉、Waymo的Robotaxi策略大比拚 產業走向將再造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