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20° )
氣象
2025-09-02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領導力新世代:從強硬到平衡的轉型之路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在傳統的領導模式中,果斷、主導、競爭以及勇於冒險,往往被視為成功領導者的必要特質。而這些特質幾乎無一例外地與「男性」聯想在一起。從企業董事會到政治舞台,「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形象長期被描繪為擁有威嚴的聲音、鐵腕的決策,以及獨斷獨行的姿態。


然而,這樣的框架不僅已經過時,更可能帶來危險。


長久以來被邊緣化的特質 例如同理心、合作、長遠思維、謙遜 已不再只是所謂的「軟實力」,而是組織生存的關鍵能力。這些往往被稱為「女性化」的領導特質,正逐漸被證明能帶來實際的績效。研究顯示,高層管理團隊具備性別多元性的公司,財務表現比其他公司高出25%。而由女性執行長領導的企業,在十年間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23%,相較之下,男性領導的公司僅有130%。另一方面,Gallup的調查指出,在權威式或高度集權的管理下,員工績效可能下滑多達30%。


種種數據清楚指出:侵略式的領導風格已不再奏效。若要追求長期的成功與穩健,企業必須擁抱更多包容、具情緒智慧的新型領導方式。而在全球各地的案例中,已有不同風格正在重塑我們對「有效領導」的想像。


協作型領導:權力共享,而非權力壓制


侵略式領導的核心在於「控制」:領導者說話,其他人傾聽。但在一個最優解往往來自跨領域、多元觀點的世界中,這種模式顯得相當不足。合作早已不是口號,而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1990年代的韓國航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該公司因連續空難而聲譽受損,調查後發現原因之一是副駕駛與機組人員過於順從,鮮少挑戰機長的決定。這種對階層的過度敬畏竟成了致命隱憂。後來,韓航推行了鼓勵團隊合作與開放溝通的訓練,讓所有成員在駕駛艙中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最終大幅改善安全紀錄。


在現代組織中,協作型領導者不再強調階層,而是賦予團隊思考與發言的空間。他們更常傾聽而非發號施令,並透過多方觀點來做決策。對他們而言,權威並不是「全知全能」,而是創造條件,讓最佳答案能夠浮現。



領導力新世代:從強硬到平衡的轉型之路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使命導向型領導:用願景激勵,而非用壓力恐嚇


傳統領導模式常透過壓力來驅動:必須達標,否則後果自負。然而,這種手法正是導致員工失去投入感的主因之一。Gallup的統計顯示,全球將近80%的勞動人口對工作缺乏投入感,這種現象每年造成約8.8兆美元的生產力損失。更糟的是,不少員工甚至處於「與公司對立」的狀態。


相反地,那些能以使命與願景激勵人的領導者,往往能逆轉這股趨勢。


以聯合利華前執行長Paul Polman為例,他帶領公司時並未只專注於獲利,而是把永續、健康、人類福祉納入企業核心。甚至,他還取消了每季財報的制度,避免企業過度追求短期利益。聯合利華最終不僅財務表現優於同業,更建立了全球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


使命導向的領導者不靠恐懼驅動,而是以願景感染。他們讓人們不只是關心「做什麼」,更在乎「為什麼要做」。對於越來越重視價值與意義的年輕世代來說,這正是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情緒智慧型領導:同理帶來真正的力量


過去,人們常被教導領導者應該把情感留在家裡。但事實上,情緒智慧正是最強大的領導工具之一。能夠理解並管理自身與他人情緒,是建立信任、化解衝突,以及帶領團隊度過不確定性的關鍵。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他被監禁27年後重獲自由,並未帶著仇恨,而是以和解為目標。他的領導不靠武力,而是透過同理心、謙遜與遠見,讓南非從內戰邊緣被拉回,走向和平。


在商業界,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同樣展現了這種力量。他上任後推動學習文化,強調心理安全與包容,徹底改變了微軟的內部氛圍。這些領導者明白:善良不是軟弱,而是打造高效能團隊的基礎。當人們感受到被看見、被尊重與被重視時,他們才能發揮最佳表現。


領導力的未來:平衡才是王道


過去被視為軟弱的特質 傾聽、合作、同理 如今被證明才是促進創新、韌性與長期成功的核心能力。無論被歸類為「男性」或「女性」特質,這些都只是有效的領導方式。


未來的挑戰呼喚的是「平衡」:領導者必須同時能勇敢又謙卑,果斷又包容,自信又關懷。領導舞台不再只屬於那些聲音最大、最會壓制他人的人,而是屬於那些能傾聽、能連結、能凝聚人心的領導者。


侵略式領導的時代已然結束。合作型、使命導向型與情緒智慧型領導,正為新世代開啟全新的篇章。


問題是:你在領導時展現的是哪些特質?你是否已經找到陽剛與陰柔特質之間的平衡,並善用它們來推動真正的績效?


資料來源:https://www.fastcompany.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