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世博為何重要?那些改變生活的新技術與商品

(圖片來源 / Berlin-George,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追求創新與進步的歷程中,世界博覽會一直扮演著推動技術的舞台。大阪世博4月13日開幕首日預估湧進14萬人潮,各國新技術的展出亦成為全球焦點。
最早世博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海倫德公園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內容以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為主軸展現英國工業成果,而展覽主會場正是水晶宮,當年的展品包含起重機、收割機、蒸汽機、織布機等,第一次紀錄社會發展與未來展望。
1876年費城世博
展出當年恰逢美國建國百年,展出電話,成爲現代通訊的基礎,同屆亦展出打字機、縫紉機、絞肉機等,改變生活方式。
1878年巴黎世博
隔兩年的展覽,則展出留聲機(愛迪生發明),改變人類重要生活技術的汽車、冰箱等,也在此次亮相,讓交通及食物保存的技術更上一層。
1893年芝加哥世博
正逢哥倫布抵達新大陸400年,此展展出重要設施包含遊樂場的摩天倫原型、第一條電動步道、自動洗碗機、拉鍊、電動汽車等,
1900年巴黎世博
慶祝上個世紀的成就並加速發展到下一個世紀,巴黎世博展出眾多技術創新的內容,亦總結歷屆世博亮點,包含電扶梯、柴油發動機、電動汽車、乾電池、有聲電影、電報機(第一台磁性錄音機)等。
1939年紐約世博
這場世博以生活與消費為主,像是尼龍、玻璃紙、電腦遊戲的前身,而通用汽車的模型城市Futurama則預示未來20年城市的發展,如現代高速公路系統。
1970年大阪世博
該屆有許多展出品在後續生活中應用,包含罐裝咖啡、免治馬桶座、區域網路、無線電時鐘等,也有重要但不普及的展品,如磁浮列車、電視電話、傳真新聞等。
2025大阪世博: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
今年度舉行的大阪世博,則以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為題,著重未來生活的樣貌,包含在新能源技術突破的鈣鈦礦太陽能板、AI技術的輔助應用、高齡照護技術與食品發展、虛擬會場打破時空距離、環保材料如吸碳水泥、再生廢金屬等,為社會提供可持續發展性。
最新科技新聞
-
Yahoo奇摩購物響應地球日!「節能」家電熱銷!
(2 小時前) -
TaylorMade重磅推出R7 Quad迷你開球木桿 經典復刻性能升級
(3 小時前) -
OpenAI升級AI風險監控 新系統鎖定生化武器生成指令防濫用
(5 小時前) -
美日關稅首談結果出爐!日本未立即獲豁免 石破茂考慮赴美親見川普
(5 小時前) -
台積電法說!魏哲家談關稅:今年營收成長25%、全年展望維持不變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