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2° )
氣象
2025-05-02 | Knowing新聞

「亞洲版 RWA」將在台灣誕生? HOYA BIT 彭云嫻揭關鍵挑戰與絕佳機遇

「亞洲版 RWA」將在台灣誕生? HOYA BIT 彭云嫻揭關鍵挑戰與絕佳機遇

由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所舉辦「監理沙龍:『RWA代幣化』」於 4 月 29 日圓滿落幕,活動聚焦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熱門趨勢-RWA (Real World Asset)現實資產代幣化議題,現場邀請金管會證期局代表、金融業與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VASP)業者及資策會金科中心代表齊聚一堂,針對 RWA 技術、法規、資產保管與國際接軌進行深度探討。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代表 VASP 業者受邀分享 RWA 趨勢下的潛力與挑戰,深入解析 RWA 代幣化的技術架構與未來布局。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分享:「RWA 已廣泛應用於多種金融領域,其中穩定幣(如 USDT、USDC)透過與法幣掛鉤,提供低波動性的數位資產。美國國債則透過代幣化方式,讓投資人更易參與低風險且高流動性的固定收益市場。此外,私人信貸、房地產、黃金、石油等資產也透過 RWA 進入區塊鏈市場,大幅降低投資門檻並提升市場流動性,徹底改變傳統金融格局。


零經驗也能輕鬆交易 - 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


https://tw.hoyabit.com/RWA


什麼是 RWA?「現實世界財產代幣化」讓高價資產更親民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分享,RWA的核心概念在於將房地產、藝術品、債券及貴金屬等高價實體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位代幣。這不僅提高了資產流動性,也大幅降低投資門檻,使得原本僅限機構與高淨值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更加「親民」。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進一步表示:「以豪宅為例,透過 RWA 技術,即使是普通投資人也能輕鬆參與,並共享增值潛力。」隨著全球監管逐漸成熟,截至 2025 年初,整體代幣化資產市場規模已超過 2,000 億美元;即使排除穩定幣的部分,鏈上 RWA 總價值也已突破 200 億美元。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數據分析,RWA市場未來前景光明,預測到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 兆美元,約占全球 GDP 的 10%,展現出極大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價值。


回溯 RWA 發展歷程,2015年 Tether 公司發行的穩定幣 USDT 為代表,透過錨定美元以降低數位資產波動性風險,成功開啟了資產代幣化的序幕。此後,美國的 RealT 平台積極嘗試將房地產所有權轉化為代幣,讓全球投資者透過低門檻參與高價資產的投資。此外,包括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亦透過代幣化方式管理部分資產組合,2024 年貝萊德推出全球首款代幣化基金產品—— BUIDL,透過合作夥伴 Securitize 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營,這是一項將傳統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的創新嘗試。此外,德國知名企業西門子(Siemens)於 2023 年在 Polygon 區塊鏈上發行了 6 千萬歐元的代幣化債券,隔年再透過 SWIAT 許可區塊鏈發行 3 億歐元的債券,進一步證明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系統融合的成熟性。


RWA 挑戰與機遇:跨鏈互通與金融系統整合



「亞洲版 RWA」將在台灣誕生? HOYA BIT 彭云嫻揭關鍵挑戰與絕佳機遇


RWA的核心概念在於將房地產、藝術品、債券及貴金屬等高價實體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位代幣。這不僅提高了資產流動性,也大幅降低投資門檻。(HOYA BIT 提供)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指出,目前推動 RWA 最大挑戰之一是跨鏈互通與傳統金融系統對接問題。跨鏈方面,需要協議技術打通不同公鏈間的資產轉移障礙;而金融機構系統互通,則涉及將區塊鏈資產與銀行金流、資產託管系統無縫串接。「RWA 的實踐必須經歷三個核心階段,首先是資產的真實性認證,包含法律效力與所有權確認;其次為透過智能合約將資產上鏈,制定明確的交易規則與權益結構;最後是透過專業平台促使資產交易流動,讓資產能夠自由且有效率地流通。」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強調,目前跨鏈技術整合與傳統金融系統接軌乃 RWA 推動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但也同時蘊藏龐大的市場機會。


「美國的貝萊德(BlackRock)、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已積極在基金、債券代幣化,匯豐(HSBC)也啟動數位資產託管業務,顯示傳統金融正加速擁抱區塊鏈。」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強調,對台灣而言,現在正是最關鍵的窗口期,「台灣金融基礎扎實,監管意識成熟,科技人才充沛。我們有機會建立亞洲第一套結合法規遵循與科技創新的 RWA 標準。」


延伸閱讀 RWA:HOYA BIT 交易所數位週刊


https://tw.hoyabit.com/news2025


借鏡國際 彭云嫻分析「亞洲版 RWA」的建立契機



「亞洲版 RWA」將在台灣誕生? HOYA BIT 彭云嫻揭關鍵挑戰與絕佳機遇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強調,目前跨鏈技術整合與傳統金融系統接軌乃 RWA 推動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但也同時蘊藏龐大的市場機會。 (HOYA BIT 提供)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觀察國際上 RWA 的發展,歸納出兩大方向:「一個是像美國、歐洲這種金融市場成熟的國家,他們的做法是把原本就存在的資產,例如國債、私募基金、黃金等代幣化,然後導入既有的金融流程,例如清算、質押;另一個方向是法規先行,比如瑞士透過數位資產銀行的制度設計,讓託管、交易和發行都能在區塊鏈上合法運作,這對後來的資產類型擴展就很有幫助。」


「回到台灣,其實現在站在非常關鍵的起跑點上,一方面我們有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和監管意識,另一方面也有不錯的科技能力和區塊鏈人才。像金管會推動的 RWA 代幣化工作小組,包含銀行、券商、資產管理業者,這已經是很大的跨界合作雛型。」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說明,台灣有機會建立一套「亞洲版的 RWA 標準」,結合台灣的法遵能力、科技研發能力,甚至對 ESG、永續金融的認知,這都會讓我們在國際上有差異化的空間。


彭云嫻看好台灣 RWA 發展前景 有望打造金融科技新高度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總結:「RWA在台灣不僅是一場技術競爭,更是一個融合信任、協作與長期制度設計的綜合工程。若能成功推動此工程,不僅可實現在地應用,亦可望將台灣的規則及平台模式輸出,成為亞洲金融資產數位化的新標竿。」未來,隨著相關技術與法規逐步成熟,台灣在 RWA 領域的實踐將有望推動金融產業全面數位轉型,為全球金融市場創新提供寶貴的實踐範例,進一步鞏固台灣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地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