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公司警告:輝達未來或重蹈思科覆轍
蘇格蘭美國投資公司(SAIN)經理James Dow和 Ross Mathison認為,由於對人工智慧(AI)推動者的需求已將估值推入泡沫領域,輝達正在走上思科(Cisco)的道路。
編譯/黃竣凱
蘇格蘭美國投資公司(SAIN)經理James Dow和 Ross Mathison認為,由於對人工智慧(AI)推動者的需求已將估值推入泡沫領域,輝達正在走上思科(Cisco)的道路。隨著AI時代的到來,輝達已經成為了最具代表的公司,其圖形處理器(GPU)在數據中心中廣泛應用於AI,然而隨著輝達的快速增長,一些投資者也開始擔心,這家公司是否會重蹈思科在網路泡沫破滅後的覆轍。
輝達與思科背景
據報導,投資者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基於思科曾是網路時代的中堅力量,但在2000年股票崩盤後,其股價至今仍未完全恢復,SAIN的專家就表示,儘管輝達是一個令人著迷的難題,擁有一位富有遠見的領導者,並在AI晶片設計上可能具有持久的領先地位,但在某些方面,它讓人想起早期網路鼎盛時期的思科或破產的加拿大北電網路,並可能會像「推動者」思科一樣「突然」陷入困境。
相似與相異之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兩者在同為「硬體公司」上非常相似,但也存在顯著的差異。首先,輝達的Cuda軟體平台自2006年推出以來,一直是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儘管輝達免費提供該平台,但它也讓輝達的GPU成為行業標準,形成了廣泛的護城河,相較之下,雖然思科也在2000年開始涉足軟件領域,但其主要收入來自硬體,這樣的差異使得輝達在投資者眼中更具吸引力,因為擁有穩定軟體平台的公司通常更能抵禦競爭。
此外,輝達的客戶基礎也更穩定,其主要客戶包括資金充裕的公司如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而思科則主要依賴於資金流動不穩定的有線和電信行業。
需關注市場變化
儘管輝達目前的本益比約為60,遠低於思科在2000年高峰時的近200,但其收入增長速度卻更快。2023年,輝達的收入增長了126%,而思科在2000會計年度的收入增長為55%。這種高速增長為輝達的估值提供了支持,但同樣也帶來了風險,讓輝達可能面臨和當年思科一樣的「需求突然」問題,儘管目前GPU需求看似無止境,但投資者應警惕市場需求可能突然變化的風險。
這篇文章 投資公司警告:輝達未來或重蹈思科覆轍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砸120億美元!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將研發AI晶片
(50 分鐘前) -
輝達市值超越蘋果稱王 有望率先突破4兆美元嗎?
(56 分鐘前) -
解析關鍵數據!台積電半導體地位穩固 但仍面臨3大挑戰
(1 小時前) -
哈佛學生開發I-XRAY 結合Meta智慧眼鏡竟然可辨識個資?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