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5-02-10 | 科技島

數發部經費大減!黃彥男:算力建置與300個AI模型訓練受影響


數發部經費大減!黃彥男:算力建置與300個AI模型訓練受影響


數位發展部於10日舉行新春記者會,數發部長黃彥男報告過去1年在數位韌性、數位產業發展及打擊網路詐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展望未來1年的施政重點。由於立法院今年嚴審預算,數發部提出的86億元預算被刪減約4成,另有2成被凍結,黃彥男提到,今年很多業務停止執行,包括氣球型高空通訊平台、開發AI網路主動式防禦技術、擴大建置GPU算力池、輔導安控及資安產業等工作,甚至喪失訓練300個AI模型的機會。數位發展部於10日舉行新春記者會,數發部長黃彥男報告過去1年在數位韌性、數位產業發展及打擊網路詐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展望未來1年的施政重點。由於立法院今年嚴審預算,數發部提出的86億元預算被刪減約4成,另有2成被凍結,黃彥男提到,今年很多業務停止執行,包括氣球型高空通訊平台、開發AI網路主動式防禦技術、擴大建置GPU算力池、輔導安控及資安產業等工作,甚至喪失訓練300個AI模型的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904" align="alignnone" width="1707"]
數發部經費大減!黃彥男:算力建置與300個AI模型訓練受影響
數發部今年經費遭大砍,部長黃彥男10日表示,算力建置與300個AI模型訓練受影響。(圖/記者李琦瑋 攝)[/caption]


經費遭砍、波及業務推動


數發部去年完成我國首顆高空通訊氣球的設計與開發,這項技術將在緊急情境下提供內部網路保障,但黃彥男指出,因為經費遭到刪除,今年將停止執行相關計畫。


延伸閱讀:迎戰DeepSeek?國科會建新一代AI超級電腦、拚2029年算力1200PF


數發部正積極研發「AI網路主動式防禦技術」,為防範日益複雜的網路攻擊提供即時反應能力,原本盼今年將達成6大目標,因經費遭到刪除,僅餘開發AI主動戰情匯流追蹤技術與攻擊酬載來源鑑別技術。


在數位經濟方面,去年已建置40片GPU AI算力池;協助60家資服產業者開發應用;訓練88個AI應用領域模型,掌握商機等。黃彥男提到,今年想擴大AI算力池、建置70片GPU,並訓練至少300個AI應用領域模型,皆因經費刪除而作罷。


今年的國際數位合作,如參加台日兩國數位貿易談判,參加CyCon、ICANN、FOC等重要會議,參與歐洲全球等級的網路攻防演練,也全部停止。


是否導致人員裁減?


資安院院長林盈達日前曾表示,該院有2大資安計畫的預算被刪了80%、68%,將影響到政府資訊系統韌性以及資安防護AI化的進度,若沒有救濟方案,不排除裁員。


黃彥男指出,數發部被刪減經費包括補助和委辦經費,因此數發部轄下4個法人,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資訊工業策進會等,在資訊安全、數位經濟推動、AI評測等都會有影響。


媒體關切幾個法人是否會裁員?黃彥男說,影響層面還在評估中,很多計畫必須停止,至於裁員還在徵詢有無其他經費的可能性。


去年下架5萬則詐騙訊息、助攻AI產業


數發部表示,113年在打擊網路詐騙方面的工作取得顯著進展,所建置的「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成功下架約5萬則確定為詐騙的訊息;並與金融機構聯手合作,成立「鷹眼識詐聯盟」,利用AI等技術有效阻斷詐騙集團的金流。


黃彥男指出,「打詐專法」去年也獲得立法院通過,並且進一步推行廣告實名制,要求各大社群平臺進行廣告實名認證,從源頭防範網路詐騙。今年度,數發部將持續強化跨部會防詐合作,積極降低詐騙風險,保護國民財產安全。


在AI產業推動方面,數發部從算力、資料、人才、資金4大領域持續加強支持,為臺灣的AI新創公司提供GPU算力,訓練政府與民間企業的AI人才,並開放政府資料供AI新創公司及研發單位訓練AI模型。


此外,數發部積極向國發基金爭取100億元投資,支持具有前景的本土AI新創公司,並在資安領域方面,與台積電等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半導體設備資安標準(SEMI E187),為臺灣半導體產業提供強有力的資安保障。


今年續推動「數發3箭」


黃彥男說,今年將持續推動「數發3箭」以強化數位韌性、發展數位經濟,並積極打擊網路詐騙,進一步為臺灣打造可信任的數位經濟高速路網。


數發部強調,未來仍將以民眾福祉為優先的理念,推動各項施政計畫,持續深化數位韌性建設、資安防護、AI產業發展及防詐機制,攜手產業與公部門共同實現智慧政府的願景,為臺灣數位轉型與未來發展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數發部經費大減!黃彥男:算力建置與300個AI模型訓練受影響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