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閒置背景傳輸數據惹議 Google遭判賠3.14億美元
美國加州一間法院近日判決Google須支付3.14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億元),理由是該公司濫用安卓(Android)裝置用戶的行動數據,在手機閒置狀態下,仍被動地向Google傳送資訊。
美國加州一間法院近日判決Google須支付3.14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億元),理由是該公司濫用安卓(Android)裝置用戶的行動數據,在手機閒置狀態下,仍被動地向Google傳送資訊。這項判決為始於2019年8月提起的集體訴訟畫下了句點。
延伸閱讀:AWS台北區域驅動產業升級 用生成式AI代理強化金融、醫療等企業數位韌性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34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Google因用戶隱私與數據問題遭判賠3.14億美元。(圖/科技島圖庫)[/caption]
安卓數據濫用?Google遭判賠3.14億美元
原告在訴訟中指出,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在未經用戶許可下,即使裝置處於閒置狀態,仍會蒐集用戶的行動數據,向Google傳輸「各種資訊」。雖然可以設定這些數據傳輸只在Google連接手機Wi-Fi時傳輸,但Google卻設計成可以在行動網路下進行。原告強調,Google未經授權使用用戶行動數據的行為,違反了加州法律,應賠償Google在未經許可下為自身利益所使用的行動數據價值。
原告認為,即使在用戶關閉所有Google應用程式、裝置處於休眠狀態的情況下,只要Google的服務在背景運行,數據傳輸就會發生,藉此挪用了用戶的行動數據流量。舉例來說,原告發現一台Samsung Galaxy S7手機,在連結新的Google帳戶後,每天會傳輸和接收8.88 MB的行動數據,其中94%是Google與裝置之間的通訊。這些資訊交換在24小時內發生約389次,主要包括包含作業系統指標、網路狀態和開啟應用程式列表的日誌文件。法院文件指出,日誌文件通常不具時效性,其傳輸完全可以延遲到有Wi-Fi時再進行,但Google卻選擇利用用戶的行動數據流量。
陪審團在2025年6月2日開審後,最終裁定原告勝訴,認定Google對於執行這些被動的數據傳輸負有責任,並導致用戶「為了Google的利益和便利,承擔了強制且不可避免的負擔」。
Google回應將上訴: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之爭未完待續
針對這項判決,Google向媒體發表聲明表示將會提出上訴,並稱這些數據傳輸與「對Android裝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服務」有關。該公司也指出,它已在服務條款中披露了這些數據傳輸,並獲得了用戶的同意。
此次陪審團的裁決,距離Google同意支付近14億美元,以解決其在德州被指控未經同意追蹤用戶個人位置和維持臉部辨識數據的兩起訴訟,僅相隔約兩個月。
資料來源:The Hacker News
這篇文章 安卓閒置背景傳輸數據惹議 Google遭判賠3.14億美元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BMW未來感電動機車CE 04改款升級 造型前衛3款可選
(49 分鐘前) -
這樣做生醫研究才好玩!北科大教授出書分享研究落地與創業挑戰
(2 小時前) -
TikTok為保美國市場「斷尾求生」 1.7億用戶要重新下載APP
(2 小時前) -
蘋果暫緩摺疊iPad計畫 策略重心轉向摺疊iPhone「這2點」成關鍵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