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想念軟體?如果重返20歲 黃仁勳:我會選擇攻讀「物理科學」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中國受訪時,被問及若他現在是2025年畢業的22歲青年,並懷抱同樣的雄心壯志,他會選擇哪個領域深耕?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他可能會選擇「物理科學」,而非他過去所專攻的軟體科學。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中國受訪時,被問及若他現在是2025年畢業的22歲青年,並懷抱同樣的雄心壯志,他會選擇哪個領域深耕?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他可能會選擇「物理科學」,而非他過去所專攻的軟體科學。
黃仁勳指出,他當年其實提早2年從大學畢業,年僅20歲就踏出校門。物理科學是一個廣泛的學科分支,與生命科學相對,主要研究非生命系統,包括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地球科學等。
黃仁勳於1984年在奧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隨後於1992年在史丹佛大學獲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大約1年後,也就是1993年4月,黃仁勳與另外2位工程師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在加州聖荷西的一家Denny's餐廳裡,共同創立了輝達。在他的領導下,這家晶片製造商如今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並於上週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企業。
延伸閱讀:黃仁勳認了華為是強大對手 直言低估中國能力太天真!
黃仁勳看好「實體AI」成下一波浪潮
根據外媒《CNBC》報導,儘管黃仁勳並未直接說明為何他會選擇物理科學,但這位科技創辦人一直以來都非常看好他所謂的「實體 AI(Physical AI)」,並將其視為「下一波浪潮」。
黃仁勳在今年4月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山谷論壇」(The Hill & Valley Forum)上解釋,在過去的15年間,AI已歷經多個發展階段。
- 感知AI(Perception AI):大約在12到14年前,隨著AlexNet模型問世,電腦視覺取得了重大突破,現代AI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 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 第二波浪潮,AI模型學會理解資訊的意義,並能將其轉化為不同的語言、圖像、程式碼等。
- 推理AI(Reasoning AI):我們正處於這個階段,AI不僅能理解和生成,還能解決問題並識別前所未見的狀況。
黃仁勳將具備推理能力的 AI 稱為「數位機器人」或「代理AI(agentic AI)」,它們本質上是能夠進行推理的「數位勞動力機器人」。
展望未來,黃仁勳認為「實體 AI」將是下一波重要的發展。他在4月份的論壇上表示:「下一波(AI)需要我們理解物理定律、摩擦力、慣性、因果關係等。」實體推理能力,例如物體恆存的概念(物體即使不在視線範圍內也依然存在),將在人工智慧的下一階段扮演重要角色。
實體推理的應用包含預測結果(例如球會滾到哪裡)、理解抓取物體所需的力道而不會損壞它,以及推斷汽車後方是否有行人。
黃仁勳補充說:「當你將這種實體AI放入一個實體物體中,也就是機器人,你就會得到機器人技術。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正在美國各地建造工廠。」他希望在未來10年內,隨著新一代工廠的建設,這些工廠將高度自動化,有助於解決全球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資料來源:CNBC
這篇文章 為何不想念軟體?如果重返20歲 黃仁勳:我會選擇攻讀「物理科學」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大立光上半年每股賺56元 擬配發28元現金股利
(16 小時前) -
別把ChatGPT當樹洞!OpenAI執行長警告:敏感對話有洩露風險
(16 小時前) -
特斯拉FSD晶片 台積電三星先進製程近身熱戰
(16 小時前) -
華為晶片系統號稱超越輝達 中國AI業打造「去美化」生態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