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警告:AI能「設計毒蛋白」 成功逃過基因審查

微軟研究團隊近日發表重大警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已能協助發掘生物安全系統中前所未見的「零日漏洞」(Zero-Day Threats),讓AI主導新型致命蛋白設計,有機會繞過現有基因序列審查保護機制。
微軟研究團隊近日發表重大警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已能協助發掘生物安全系統中前所未見的「零日漏洞」(Zero-Day Threats),讓AI主導新型致命蛋白設計,有機會繞過現有基因序列審查保護機制。
現行生物安全防線主要依賴DNA合成商內建的篩檢系統,任何研究團隊若要訂購蛋白製作所需DNA皆需通過這些篩查,若發現與已知毒素、病原高度相似序列即觸發警報、阻斷交易。
然而,微軟團隊以自家與產業主流AI蛋白生成模型(如EvoDiff)進行「紅隊」攻防實驗,發現有方法能改寫致命蛋白結構,不僅功能維持致命性,還能有效避過現有篩檢程式判讀,再無法給出警告。
[caption id="attachment_19436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微軟警告,AI生成生物科技「零日漏洞」,揭安全機制新隱憂。(圖/AI)[/caption]
延伸閱讀:
114 年科技競賽報名再創新高!「AI 科技大聯盟」合作校突破 30 間 !
微軟強調本次研究僅於數位模擬層面,未實際製造或散布任何有害蛋白,以徹底杜絕生物武器研發疑慮,在資訊公開前已通報美國政府與主要生物安全軟體業者,並督促系統配套升級,儘管如此,團隊坦言「補丁尚不完全」,部分AI生成分子依然有機會繞過現有偵測。
團隊成員進一步解釋,為避免資訊洩漏造成風險,相關AI設計細節與特定蛋白皆不對外公開,就算如此,像是蓖麻毒素、瘋牛病普恩蛋白等高危物質,其資料本就公開,如何阻絕AI濫用已成全球安全新難題。
專家點出,現有核酸合成篩檢只是其中一道防線,長遠來看應將安全防護「前移」至AI設計流程與數據層面,例如:於生成式AI內嵌生物安全警示、設限資訊流,搭配DNA合成商聯防,縮小風險,然而,美國等政府單位針對生物數位審查規格仍在調整中,短期難有一致高標落地。
這篇文章 微軟警告:AI能「設計毒蛋白」 成功逃過基因審查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2025 Garmin Health 高峰會引領數位健康藍圖 展現智慧醫療整合實力
(4 小時前) -
使用科技讓人精力耗盡
(14 小時前) -
《怪物彈珠》× 動畫《鬼滅之刃》第4彈合作活動熱血開跑!限定★6合作角色好康免費拿!
(1 天前) -
Jamf Nation Live 台北站 10/ 28盛大登場 引領企業邁向資安新未來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