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7° / 26° )
氣象
2025-05-16 | 周刊王

驗屍近5000具屍體! 高大成在死亡中找回父愛與信念

驗屍近5000具屍體! 高大成在死亡中找回父愛與信念
高大成。(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台灣知名法醫高大成近日與資深主持人鄭弘儀親自對談,暢談其四十年法醫生涯的點滴心路。擁有京都大學醫學博士的他,原本有機會從事更穩定或更高薪的醫療工作,但高大成卻選擇投身較為冷門的法醫領域,只因父親的一句話:「只要你能考上醫學院,我們家就沒問題了。」這句話成為高大成人生的轉捩點,也讓他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法醫之一。

《三立新聞網》報導,現年74歲的高大成接受三立新聞台訪談節目《話時代人物》專訪,回首職涯,他感嘆自己這一生幾乎都在與死者為伍。他累積解剖近5000具遺體,破解無數詭譎案件,以直率、專業、堅定的形象深入人心。高大成在節目中坦言,自己來自醫師世家,兄長皆為學業頂尖,唯獨自己從小貪玩、成績平平,經常讓父親操心。

他的父親是一位在台南開業的眼科醫師,家庭經濟無虞,但高大成卻經常「另類突出」,不愛讀書,常讓家人頭痛。他回憶道,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能考上醫學院,這也是父親對他的唯一期望。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他努力一年後順利考上中山醫學院,也讓父親露出滿意的笑容。

談到父親,高大成難掩激動,眼眶泛紅。他透露,父親在59歲時猝然過世,而這句「只要你考上醫學院我就滿足了」的話語,如今成了他內心深深的懊悔。他曾聽命理師說,不能說「人生已經圓滿」這類的話,否則會有喪命之兆,讓他一度擔心是這番話帶走了父親的生命。

畢業後,兄弟陸續出國深造,在父親的安排下,高大成也赴日本京都大學攻讀醫學博士。選擇成為法醫,其實也是來自父親的建議。父親了解他的性格,不適合做臨床醫師,怕他在醫病溝通上出問題,便建議他往病理與法醫方向發展,既能專注學術,又能避免醫療糾紛。這個選擇後來成為他一生的志業。

完成博士學業返台後,高大成投入法醫體系,但彼時台灣的法醫制度仍不成熟,甚至混亂不堪。他指出,當時不少從事驗屍的「老法醫」根本沒有醫學背景,全靠經驗與「猜測」進行解剖,檢驗報告漏洞百出。高大成毫不諱言地說:「有些人連顱內出血在哪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查出真正死因?」他毅然決然推動改革,強調科學驗屍的重要性,也揭露過去部分非專業人員「靠猜測辦案」的荒謬現象。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