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30° / 26° )
氣象
2025-05-20 | 周刊王

三峽車禍疑高齡駕車惹禍? 眼科醫談長者「拖到視力模糊才就醫」:如馬路未爆彈

三峽車禍疑高齡駕車惹禍? 眼科醫談長者「拖到視力模糊才就醫」:如馬路未爆彈
眼科資師楊志盛指出,有許多高齡長者常受到過時醫療觀念誤導,認為非得等到視線幾近模糊才該求助醫師。這些長者在視力低於安全駕駛標準的狀況下開車上路,有如一顆馬路未爆彈。(示意圖/翻攝pixabay)

[周刊王CTWANT] 昨(19)日下午4時許,新北市三峽區發生嚴重車禍。由78歲退休余姓老翁駕駛的自小客車因不明原因暴衝猛撞10餘名路人,造成3死1命危11傷的重大交通事故。本次事件掀起社會對高齡長者駕駛問題的討論,有眼科醫師指出,許多年長者除了本身存在視力風險之外,也存在「醫療盲點」,往往會受到過時的醫療觀念影響,拖到視力近乎模糊的狀況才就醫。醫師形容這些長者在視力低於安全駕駛標準的狀況下開車上路,有如一顆馬路未爆彈。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達特楊眼科聯盟總院長楊志盛指出,這場車禍悲劇突顯了台灣高齡駕駛潛藏的「視力隱憂」與「醫療認知落差」。楊志盛指出,過去曾有一名長者諮詢白內障手術,檢查發現視力僅剩0.1,且屬於無法矯正的狀況。一問之下才得知,對方一直以為應該等「水晶體成熟」後再手術,但這其實是嚴重的誤解。

楊志盛解釋,如上述長者聽從坊間流傳「白內障要成熟才能開」的迷思,其實是早期手術技術尚未進步時的做法。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白內障在初期即可安全有效地處理,無須「等到看不見」。反而是若拖到水晶體過度硬化,不僅手術難度會升高,也會額外增加出血風險與併發症機率。

楊志盛指出,有許多高齡長者常受到過時觀念誤導,認為非得等到視線幾近模糊才該求助醫師,導致許多原本可以提前介入的視力問題被延誤,「這些視力低落的長輩若仍在駕駛,無疑是對整體道路安全的重大威脅。」

楊志盛呼籲,民眾應主動關心長輩視力健康,特別建議在父母親70歲生日後,安排一次完整的眼科檢查,並參照所謂的「七七法則」進行評估,意即70歲以上的長者若視力低於0.7,就可能面臨生活功能受限的風險。若經醫師評估可透過白內障手術改善視力,應鼓勵長輩及早接受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他還呼籲,台灣如今已逐步邁入高齡社會,政府應該儘速檢討並強化高齡駕駛的視力檢查制度,建立更嚴謹的安全門檻與複查機制,不要等到悲劇發生後才想起要「補破網」。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