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再升級 北南雙基地分散風險強化戰力
【焦點時報/記者 蔡宗憲報導】
潛艦國造及後續艦預算不應被刪減凍結。綜觀亞太鄰近國家如中國、日本、南韓、印尼、澳洲、印度等國,皆已進行國造潛艦量產計畫,台灣應該迎頭趕上。擁有潛艦自製技術,就是擁有更強大的水下自衛及嚇阻力量。因此,我們更應該增加建立第二造修備援基地,讓台灣島的北部與南部具備造修能量,以分散風險。
試想若烏俄戰爭發生在台灣,戰時四面環海,國際民航組織公告台海為高度風險區域,誰又願意且有能力來台呢?透過潛艦國造在地化生產的經驗,台灣能建立即時的維修保養能量,確保戰力於每次出航前,安排最有效率的工程檢修,無需耗時等待國外技術支援與支付高昂的外商技師費用。此外,為了下一世代的潛艦戰力提升,我們能夠自主掌控,在確保各項工程品質下,逐步建立在地本土潛艦供應鏈。先前印尼外購潛艦的經驗——最後大修需要委由他國第三地維修(如同買車還要送回國外維修的慘痛教訓),正是各國陸續啟動國造潛艦量產計畫的原因。
透過國造潛艦量產策略,佈局下一個世代的水下科技產業
重大自主國防投資不僅考量國家安全,更為了佈局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科技,帶動民生就業與工業技術發展。亞太鄰近國家在評估潛艦外購與自製選項時,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潛艦自製。除了越南與新加坡因受限於國內工業能量而不得不外購潛艦外,其他如中國、日本、南韓、印尼、澳洲、印度等國,皆已進行國造潛艦量產計畫。透過潛艦自製,我們可發展自主水下技術及供應鏈產業,掌握下一代先進水下科技。
外購潛艦後勤成本無法估計,並錯失水下人才培育的綜效
若採用外購方式量產潛艦,相關核心人員與物料供應將掌握在外商手中。後續各項維護技術費用依國際船用設備日工資(平均近美金千元)計價,推算全壽期數十年的後勤成本,將是潛艦國造十倍以上。這不僅會中斷目前逐步建立的在地化產業,對後續長期國內水下產業技術提升、精密裝備零件國產化與國內人才培育,都將造成重大衝擊。
流失潛艦人才,一切歸零重來
潛艦建造期程長,牽涉複雜的整合技術,各國都極為重視人才培育與技術的維持。以原型艦海鯤為例,從2017年開始設計,已歷時7年(部分前期完成工程已無合約維持)。若不立即展開下一階段的造艦計畫,後續相關國外裝備商源、人才與機具必然流失。特別是受管制的核心裝備技術需要原產國的輸出許可,過期後須重新洽談申請。受各國大選前後產生的不可控制因素影響,這將導致後續潛艦量產期程與裝備延後採購,使成本大幅攀升。
借鏡澳洲的潛艦自製經驗,原型艦柯林斯級潛艦在整合測試時需較長時間調校,引發正反聲浪。澳洲執政者沒有立即展開下一代潛艦開發,導致先前培訓的人才流失,面臨全部重來的困境。後來澳洲幾乎與台灣IDS同時期發展下一代潛艦,經過多國評選後,雖與法國合作但仍遇到諸多問題。經過多年設計後取消,改與美國合作,至今多年潛艦仍未能「開工」,這經驗相當值得台灣警惕。
整合全球人才在台灣,持續發展國際先進水下技術整合能量
相較之下,台灣IDS國造潛艦計畫在產官學界與國人的大力支持下,現已進行泊港測試,真實地呈現在國人面前。從國際水槽船舶試驗、大湖水下模型潛航試驗、實際壓力殼海上爆震試驗,到通過壓力殼接合各項非破壞檢驗(磁粉探測、放射照相、超音波、滲漏探測),每一關鍵銲道都確保超高品質。
現在,台灣團隊正日以繼夜地整合各國技師,進行各項系統的檢驗與調校。面對狹小船艙內成千上萬的訊號接線,一個都不能出錯,這也考驗著國家整體的工業技術能量。期望國人給予時間,持續支持鼓勵這群工程人員與技師的毅力,克服潛艦系統測試的各項挑戰。
千人造艦不容易,潛艦自製能力正建立中,別輕言中斷放棄
期盼朝野以具體政策行動支持潛艦國造量產計畫,讓潛艦人才及技術持續茁壯。切勿因政治對立而瓦解這得來不易、歷經半世紀才建立的水下人才基礎及提升水下戰力的機會。在這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定,將能終止台灣潛艦因屆臨壽限而無船可用的窘境,同時逐步達成水下嚇阻國防戰力自主的目標。
#海軍潛艦國造,國防自主,水下戰力,潛艦維修基地,艦艇建造技術,國際造艦合作
最新社會新聞
-
-
調查局破獲6座機房水房 估斷51萬通詐騙簡訊
(31 分鐘前) -
2刑事局警官與土城警涉洗錢 北檢搜索19處約談8人
(47 分鐘前) -
桃園龜山振興、文化一路口將打通銜接至青山路 預計明年完工
(57 分鐘前) -
桃園防災工作展成效 工廠、倉儲火災件數下降
(57 分鐘前)